自从敲定了杨二牛的牛车,又安排好了钱多多和王秀华轮流陪娘去镇上摆摊,黄曼曼的年糕生意,算是彻底走上了正轨。
每天清晨,杨二牛准时赶着牛车等在门口,将新做好的年糕稳稳当当地送往聚贤楼。
镇上的小摊,有娘黄翠莲守着,还有钱多多或王秀华其中一人陪着,虽说还是有些怯生生的,但有人作伴,又有活儿干,黄翠莲的精神头看着一天比一天好。
黄曼曼晚上盘账,心里乐开了花。
聚贤楼三百份的大单子雷打不动,镇上小摊零卖也能卖出四十份。
扣掉每天固定送出去的人情糕点,这流水也是哗啦啦地响。
最关键的是成本控制。
她如今做年糕,一天要用掉十七斤白米。
镇上粮店的白米价是八文钱一斤,光米钱就是一百三十六文。
还得加上两斤绿豆、两斤红豆,做新口味年糕用,这又是六十文钱的开销。
原来要六十五文的,店家看买的多,优惠了些。
再刨去杨二牛的牛车钱十五文,给钱多多或王秀华的工钱十文,总共二十五文。
如今这米,她早就不从系统里兑换了。
一来系统积分金贵,二来老凭空变出米来,也太扎眼,划不来。
每天让娘她们收摊时,顺道从镇上粮店买回来,方便又省事。
这么七七八八一算,一天下来,刨去所有成本,净赚竟然稳稳当当有九百文钱!
九百文!
这在杨家村,甚至在镇上,都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看着铜板叮叮当当地滚进钱匣子,黄曼曼心里踏实了不少。
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稳定的进项,她推广野生稻的底气,就更足了!
生意稳定下来,黄曼曼的心思,就全扑在了那本《农家宝典(初级)》上。
白天盯着作坊,晚上就点灯熬油地看书。
这书,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里面不仅有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巧,还有不少这个时代独有的经验总结。
她看得入了迷,尤其是在关于野生稻的那一章。
书上说了,想要庄稼长得好,地力是根本。
特别是种这野生稻,对土的要求还挺讲究。
“种植前,须测土之酸碱……”黄曼曼轻声念着书上的字句。
“酸碱度最好在五厘五到六厘五之间?”
这啥玩意儿?她一个末世来的,懂物理化学,可不懂这个时代的土话啊!
幸好,她有外挂!
“系统!测土!村外那片我看好的荒地!”黄曼曼在心里呼唤。
测土这玩意儿,她估摸着系统肯定有,就是不知道要花多少积分。
可不能再像买书那样被坑了!她心里嘀咕着,准备好跟系统讨价还价。
谁知,下一秒,系统提示音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有强烈种植需求,且该需求有利于改善区域粮食状况,符合系统辅助宗旨,首次土壤测试服务免费提供!】
啥?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