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曼曼手脚麻利地将切好的年糕块小心翼翼地重新码回蒸笼里。
这年糕得趁热吃才最软糯香甜。
她看着那一大蒸笼的“成果”,心里盘算着怎么运出去。
这玩意儿死沉,光靠她和杨富贵两个人搬,再加上桌椅板凳,太费劲了。
心思一转,她想到了村里的杨二牛。
杨二牛家有头老黄牛,平日里就靠着这牛车帮人拉货、载人去镇上,赚点辛苦铜板。
“富贵叔,你在这儿看着,我去趟二牛哥家。”
黄曼曼交代了一句,转身就往杨二牛家快步走去。
杨二牛正蹲在牛棚边给老黄牛梳毛,听见黄曼曼的声音,抬起头。
“曼曼侄女?啥事啊?”
“二牛哥,想跟你商量个事儿,借你家牛车用一天,成不?”黄曼曼开门见山。
杨二牛闻言有些诧异,停下了手里的活计。
“借牛车?用一天?你要拉啥去?”
“做了点吃食,想拉到村口大槐树下卖卖看。”黄曼曼也没瞒着。
“卖东西?”杨二牛有点意外,但也没多问,“行倒是行,就是这价钱……”
他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
村里人都知道,他这牛车去趟镇上,来回一趟是十文钱。
一天顶多跑两趟,要是运气不好,一趟活儿都接不到也是常有的事。
黄曼曼心里早有计较,干脆利落地伸出两个指头:
“二牛哥,我租一天,就今天,在村里用,给你二十文!你看成不?”
“二十文?!”
杨二牛眼睛瞬间瞪得溜圆!
这可比他辛辛苦苦跑两趟镇子的满载收入还多啊!
而且今天就在村里头转悠,省时又省力!
这买卖,划算!太划算了!
“成!成!太成了!”
杨二牛乐得一口大白牙都露出来了,连忙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
“你等着,我这就把牛给你套上!”
很快,杨二牛就赶着套好的牛车,跟着黄曼曼来到了牛棚这边。
黄曼曼指挥着杨富贵,两人合力,小心翼翼地把那热气腾腾的大蒸笼、一张旧案板、还有几条擦干净的长凳都搬上了牛车。
杨富贵虽然腿脚因为昨晚的事还有点不利索,走起路来微微跛着,但脸上全是兴奋和期待,干活的劲头十足,乐呵呵地听着黄曼曼的安排。
“富贵叔,你坐车上看着东西,我跟着走就行。”黄曼曼说道。
“好嘞!”
牛车吱呀呀地启动,朝着村中心的大槐树方向慢慢行去。
村里的大槐树下,向来是村民们农闲时聚集纳凉、唠嗑、交换各种小道消息的中心地带。
此刻虽然是冬天,但出了太阳,天气不算太冷,树下还是三三两两地聚着些晒太阳、做针线活的妇人和闲聊的老汉。
当杨二牛赶着牛车,载着杨富贵和一大堆“家当”出现在大槐树下时,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咦?二牛,你这是拉着杨村长干啥去?”
“杨村长家这是要搬家当出来晒太阳?”
黄曼曼没理会那些打趣,利索地跳下地,开始指挥杨富贵和杨二牛帮忙卸货。
蒸笼稳稳地放在地上,案板支棱起来,长凳摆好。
黄曼曼将蒸笼盖子稍微掀开一条缝。
嘶——
一股浓郁的、带着微甜的米糕香气,伴随着白腾腾的热气,瞬间飘散开来。
“嚯!好香啊!”
“这是啥味儿?咋这么馋人呢!”
围观的村民们鼻子都耸动起来,好奇地伸长了脖子往蒸笼这边瞅。
要知道,自打黄曼曼发现了那神奇的“野稻子”和漫山遍野的野韭菜后,村里人的日子确实好过了不少。
虽然还谈不上顿顿吃饱,但至少不像之前那样,饿得前胸贴后背,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