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时间,一晃而过。
聚贤楼的后院,今日格外热闹。
黄曼曼带着黄小石,赶着借来的板车,上面堆满了用干净油纸仔细包好的一摞摞年糕。
三百份!
整整齐齐,码放得像小山一样。
阳光下,那白玉似的年糕,仿佛都透着一股子诱人的米香。
孙老板背着手,在后院踱步,脸上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焦急。
当看到黄曼曼和小石推着车进来时,他眼睛骤然一亮,几步就迎了上去。
“哎呀!黄家妹子!你可真是准时啊!”
孙老板搓着手,语气里满是毫不掩饰的惊喜和放松。
“老哥我这几天,这心啊,就跟那油锅里的蚂蚱似的,七上八下的!”
他凑近了看那车上的年糕,一股浓郁纯正的米香扑鼻而来。
“好!好啊!这成色,这香味!地道!”
黄曼曼微微一笑,抹了把额角的细汗。
“孙老板放心,说好的事情,就一定办到。”
她指挥着小石,小心翼翼地把年糕往下搬。
“对了,孙老板,这年糕量大,存放得注意些。”
黄曼曼不藏私,直接开口指点。
“得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好用湿布盖着,这样能保持几天的软糯。”
“要是天热,或者想放更久,就得……”
她又细细说了几种土法子,都是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孙老板听得连连点头,看向黄曼曼的眼神,欣赏之色更浓。
“妹子你不仅手艺好,心眼儿也好使!还懂这么多门道!”
恰好,聚贤楼的掌勺王师傅出来透气,看到这阵仗,也好奇地凑了过来。
“哟,孙老板,这就是你说的那顶顶好的年糕?”
孙老板得意地拿起一块,递给王师傅。
“尝尝!”
王师傅接过,入手温润,质感细腻,掰开看,内里均匀洁白,没有一丝杂色。
放入口中一嚼,软糯弹牙,米香十足,回味还有一丝甘甜。
“嘶——”王师傅倒吸一口气,眼睛瞪得溜圆。
“好东西!真真是好东西!”
他做了几十年菜,什么样的食材没见过?但这年糕,确实让他惊艳了。
“口感纯正,没有半点涩味,这……这真是只用了糯米就做成的?”王师傅不敢置信地看向黄曼曼。
黄曼曼笑而不语,只点了点头。
孙老板看着王师傅的反应,心里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
“哈哈!王师傅都说好,那指定是错不了!”
他拍着胸脯对黄曼曼道:“妹子,以后咱们聚贤楼的年糕,就全靠你了!这买卖,老哥我认定了!”
黄曼曼心中一松,第一笔大单,算是稳了。
从聚贤楼出来,黄曼曼又推着小车,去了镇上摆摊的老地方。
只是今日,车上的年糕,明显少了许多。
她只准备了四十份。
“今天怎么这么少?”有熟客过来,好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