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这条政策还是推行了出去,《子女条例》暴露了陈肇行政和治理经验的短缺,但是也充分体现了陈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的治理主旋律。
时间一晃过去了两个月,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面,陈肇自己都没想到这区区不到一万的白莲教徒居然搞出来这么多的花样和事情,处理这些事情耗费了他巨大的精力。
第一件大事就是大量白莲教女教徒,或者男性白莲教教徒的老婆大量怀孕,两个月就新报备了2oo多个怀孕记录,“色欲”成为白莲教的倡导品质之后,再加上生育补贴,白莲教徒的造人活动越频繁,生育的动力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陈肇马上意识到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公共健康保障体系,十个月后陈肇就将面对第一波婴儿潮,如何保证新生儿的存活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陈肇需要设立一个公立医院,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培养一部分能够应付这波婴儿潮医生护士,好在这是陈肇的老本行,相关的专业知识陈肇很拿手。
第二件事情就是性观念开放之后,各种神奇的事件层出不穷,引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前段时前有一个白莲教女教徒在家里搞了一个群交组织,工作完下班之后带了好几个男性教徒回家玩群交,场面一度相当淫乱,这种事情在邻里乡间的传播度是很快的,有些有妇之夫也去玩,产生了家庭矛盾,这个女教徒如果怀孕,也搞不清楚父亲是谁,只能自己抚养。
当然,这种事件现在还仅仅是偶然出现,两个月的时间还完全不足以彻底改变白莲教徒们的性观念,只有极少数思想转变很快的人全面接受了开放性观念,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事情肯定越来越多,陈肇只能施行一些表面暂行办法来略微控制,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陈肇需要从长计议。
第三件事就是因婚内出轨而产生的矛盾增多,现在有些已婚妇女甚至正大光明的搞出轨,因为有教义给她们提供了出轨的正当性,她们完全可以说:“圣父说性交是神圣的宗教活动”,按照这种节奏展放任下去,白莲教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历史的车轮必将彻底消灭亲族体系,退化为原始的群婚体系,如果生这种事情,后果不堪设想,新生子女不知其父只知其母,以家族为单位的子女抚养将变成社会化抚养,从而极大的增大陈肇的行政负担。
当然,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少数家庭中,很多家庭的女性地位依旧较低,她们还没有产生真正的人权意识,家里面还是男人说了算。
在生了诸多乱象之后,陈肇立刻颁布的教义补充:当伦理价值和色欲价值出现冲突的时候,以伦理价值为先。
这个教义补充到位之后,因出轨而产生的纠纷明显减少了,陈肇也意识到,所有从好的出点颁布的教义以及政策,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后遗症和问题暴露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治理的关键所在。
当然,这两个月下来,让陈肇头疼的事情有不少,更多的工作的推进进度还是让陈肇十分满意,陈肇自己负责的内务组,完成了好几件大事。
完成这几件大事是有前提的,整个白莲教团体内部极其团结,稳定性很高,政策自上而下的施行效率极其高,虽然目前白莲教徒识字率普遍低下,只能通过口耳相传以及领集会宣讲的方式施行政策,没有布告、新闻等宣传手段,效率依然高的恐怖,白莲教教徒普遍积极的接受教义和政策。
在这种氛围与环境之下,陈肇依次推进了一下几个工作:第一件事,组织农民以及普及科学种植法。
土地政策是极其敏感的,在这个时代,收农民的土地等于要他们的命,在陈肇没有组织起全面的军事力量之前,他没有本钱将所有治下土地收归国有,因此陈肇只能先做土地改革之前的准备工作。
所有农民以及这些农民耕种的土地已经记录在册,陈肇根据土地和人口将这些农民分成了几个合作组织,挑选了一个组推行现代农业种植科学办法。
禺山附近的田家就是试点之一,一个月前,田家的田二,跟众多试点农民一起,在村头整齐的站了好几排,倾听圣主的福音。
陈肇亲自向这一批农民讲解现代农业种植技术,规定了最合理的种植密度,身体力行的在田里面进行示范操作,还教给农民如何将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最后,没人按照自家的田亩数放了第一批现代工业化肥。
当代农民的田地产量远不如现代的主要原因无非两个,第一个是稻种本身的品质较低,不像现代的稻子具备高产量抗倒伏抗病害等多种优良基因,第二个就是肥料极其短缺。
这个时代的农民都是用天然肥料种地,没有积肥概念,也没有工业化肥,生产力自然是很低的。
这个时候田里面已经种下了稻子,从山水先生那里兑换全新的现代稻种已经错过了时机,陈肇好在可以用兑换现代化肥来保证土地的肥力,让这片试验田来一次大丰收,从而引导着所有的白莲教农民接受全新的科学种植法,后面在配合更先进的生产工具,更优质的稻种,产量随便翻个倍是不成问题的,到时候这些农民怎么可能不把陈肇当神仙看?
田二身为家庭的主心骨,对圣子说的各种生僻词听的云里雾里,听完课看完陈肇的演示之后,回到家里面郁闷的往床上一躺,皱着眉头不住的思考起来。
田二的娘子吴氏若是放在平时,定然要嘟哝他让他去管管后院饲养的家禽,帮衬一些家事,但是最近田家和谐了不少,田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凭借他们家的十来亩田,再养一个孩子也堪堪负担得起,但是最近田家的祖宅需要翻修了,两个孩子胃口越来越大,农具需要更换,加上最近刚养了一批家禽,家里面正是缺钱的时候,田二跟他娘子不敢太过分的搞太多性交活动,顶多用老婆的嘴巴和手泄泄火,怕真的“中奖”,吴氏分娩前后做不了女红,再填一口人,翻修祖宅又无望了,若碰上天灾,饿肚子都有可能。
但是自从白莲教喜迎圣主降临之后,来自圣主的第一批子女抚养福利立即就到手上了,两个孩子的抚养补贴,共计一两白银,这可是件了不起大事,如田二这样的农民,只听说过上头来搜刮钱财的,那里听说过给人钱的?
于是田二跟老婆的性活动又恢复了正常,再生个孩子也有了底气。
吴氏笑眯眯的凑上来给田二脱了鞋子,揉着他的腿道:“圣主今天教的课,当家的你听懂了吗?”
田二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道:“这不正想着呢!圣主不让把稻子中的太密,我中了半辈子庄稼,还第一次听不让把田种密的。”
“圣主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呗,圣主菩萨心肠,还能专门跑来害咱家不成。”
吴氏是田家最早接触白莲教的,后来带着全家入了坑,一开始这家人根本不知道信的是白莲教,后来才知道做了违法的事情,全家上下惶恐不安,又过了一段时间现也没什么大事,这种事情是要不作死一般的大声宣扬,很难出事情,吴氏一直以来都是白莲教最坚定的粉丝,田二最近本来对白莲教的信仰已经淡了许多,圣主的出现让他重燃了对白莲教的信任。
“我知道圣主没坏心思,但是圣主真的懂种地吗?这种地的法子,可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代代人都是这么种的,圣主一来就说这些种田的法子不可靠,总有些怀疑。”
田二握着老婆吴氏的手说道。
“圣主怎么说的,你跟我说说?”
田二虽然不识字,但是记性很好,当即就把陈肇说的那些法子说了一遍,还指了指房间门口的那袋化肥道:“这是圣主的肥,要严格按照圣主规定的法子施在田里,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
吴氏站起身来走到那袋子肥料跟前,又是摸又是闻,她突然眼睛一亮,说道:“当家的,你快来看,这袋子还真是做的精细哩!”
田二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蹲到肥料面前一看,确实,这种材质的袋子他还真没见过。
这种袋子在现代可谓是随处可见,就是装化肥装石灰的精编织袋,聚乙烯材料,抗拉伸,不降解,堆在再恶劣的环境中,过很久拿出来照样装东西用,但是在古人眼中这可是新鲜玩意。
“你看,婆娘,这可不是用布织出来的,这是什么?摸起来既不像木头又不像金属,这密密麻麻的织的如此整齐,你可有这手艺?”
吴氏白了田二一眼,道:“我怎可能有这种本事,这定是圣主从天国带来的东西,你看这袋子,多结实呀,简直不像是人做出来的。”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几乎都下定了决心,要按照圣主说的种田法子试一试,这等高级的袋子里面装的肯定是好东西。
古代农民的思想就是如此的朴实无华,相似的场景在很多白莲教农家的家庭上演,农民们都观望着这片试验田,暗中期待着圣主真的能够将神力布施在他们的土地上。
第二件事就是基础建设。
陈肇召集了一批暂时无业,家里无地的劳力忙工,以一个月三石稻米的价格将他们全部雇佣了起来,这个雇佣价格在市面上是顶级价格,在这个时代,长工的雇佣月薪也就是不到两石稻米,甚至有些家里有地的都想来陈肇手底下干活。
陈肇的规划是极其庞大的,他想要围绕着禺山和石濑这片区域构建一个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区,这片区域包含可供牛车马车畅通通行的碎石路,公共厕所,医院,白莲教教会,学校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全方位的提升本地居民的教育水平,卫生水平,健康水平以及生活水平,在陈肇这个现代人眼中,明代人的生活实在是谈不上讲卫生,很多农民一辈子都没洗过几次澡,社会生活还是太原始了,如果想让这些人尽快的参与到工业生产生活中来,规范这些日常生活是一项重任。
事情总要一步一步的做,陈肇第一件事就是搞碎石路。
陈肇身为一个现代人,如果让他搞古代道路,他实在是拉不下脸来做,有些丢现代人的脸面,但是搞现代的沥青路或者水泥路,又没有基础条件,沥青和水泥的制作工艺流程需要兑换的东西太多了,思来想去,陈肇还是决定搞碎石路。
碎石路在现代也很常见,虽然在可靠性上比不上沥青路和水泥路,下雨天的时候可靠性更低,但是至少碎石路能在各种现代重型卡车的考验下坚持好几年,放在明代算是绝对先进的道路,比起泥土路或者石板路都要强上不少,什么样的马车都别想短时间内把碎石路跑到需要再次维护的程度。
灌浆材料不是问题,黏土在附近是很好搞的,就是碎石实在是让陈肇好生头疼了一番,最终,陈肇决定使用蒸汽机做动力,搞一台碎石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