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江山射姬第一章历史中的历史学家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虽然昨晚的一切给了陈肇如此巨大的冲击,但是早上清醒之后的陈肇还是很快的稳定了心神,一切还是要按照计划行事,陈肇又检查了一遍昨天准备好的《心经》,确定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又去检查妹妹陈璇的学习进度。

本来陈肇觉得陈璇一个白天的时间估计背不过整个元素周期表的庞大数据,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元素周期表其实也仅仅只需要背诵常用的那几十种罢了,陈璇的功课显然是要复杂的多,然而事实证明,陈肇还是小看了陈璇的学习能力。

陈璇一大早就等在了陈肇院子的门口,现哥哥居然是从主屋出来的,还有些奇怪的回头看了一眼院门,心想哥哥为什么一夜都在外面没有回自己的院子,陈肇也没跟陈璇解释,直接询问起陈璇的进度来,却没想到陈璇居然把所有的数据都背过了,不仅仅背过了,她还兴奋的宣布了自己的“重大现”。

“哥哥,璇儿现规律了,每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等于这种元素的质子数量加中子数量!”

陈肇自然是相当惊讶的,在他的印象中,古人相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比较偏向于“教条主义”和“不求甚解”的,一想起来古人学习的场景,就是孩子们摇头晃脑的背诵四书五经,没想到妹妹居然主动找到了相对原子质量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这让陈肇大喜过望,同时也让陈肇有了更多的心思,陈璇显然具备相当强的主观能动性,她不仅仅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同时也在积极的参与思考,这样一来,陈肇便有心加快对陈璇的化学知识教育。

陈肇立刻开始给陈璇布置下了下一个学习任务:分析空气成分。

如果陈肇直接说明让陈璇分析空气成分,陈璇肯定满脸的问号,因为她还不具备化学体系中基本概念,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停留在感性层面,因此陈肇必须先用她能够理解的话语慢慢教育她。

陈肇先循循善诱,让她对着手背哈气,陈璇不明所以,还是照着做了,几次反复之后,陈肇问妹妹手背上有了什么,陈璇皱了皱眉,把手背藏在了背后,红着脸小声说:“璇儿的口水在手背上,不给哥哥看。”

陈肇哈哈大笑起来,陈璇还以为陈肇在取笑她,顿时面红耳赤,一瘪嘴几乎委屈的要哭出来,陈肇只好哄了半天,把她哄开心了之后才解释说,那些水渍不是口水,而是水蒸气,烧水的时候那些白茫茫的气体就是水蒸气,既然水蒸气能在空气里面,这意味着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

陈璇听的有点懵,陈肇便继续给他做经典的密闭空间燃烧实验,来证明可燃物在固定体积的空气之中,只能消耗掉空气中不到五分之一的成分,一边做实验,陈肇一边跟陈璇强调:“妹妹,你所学的这门学问,是实验的学问,一切都要从实验出,不能想当然,也不能仅仅纸上谈兵,要动手去做,否则是入不得门的。”

陈肇用石灰石反应排水法等多种手法,制备了一个玻璃杯的二氧化碳,然后把二氧化碳倒在燃烧的蜡烛上,蜡烛凭空熄灭,还采用了燃烧吸入法,验证了参与燃烧的空气成分占据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各种神奇的实验做了一圈之后,陈璇看陈肇的眼光也如同看神仙一般了,明明杯子里面什么都没有,但是往燃烧的蜡烛上面一倒,蜡烛却像被倒了水一样熄灭呢?

陈肇做了很多实验,然后把仪器留给陈璇,让她今天什么事情也不用做了,就专心按照他所教的步骤自己动手,完成这几个实验,不论实验成功与否,陈肇都要求陈璇思考这几个实验证明了什么,实验的意义又是什么。

陈璇一听自己也能施展这些“神迹”,自然相当兴奋,陈肇放心的把妹妹留在自己院子里面做实验,让刘月儿和芊芊看着她,他并不担心出什么化学事故,这些化学实验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火焰管控了,非常适合初学者接触化学,陈肇并不期待陈璇能够一天内把几个实验都成功完成,毕竟其中的气密性步骤,各种实验注意事项,她是不能够理解的,只能照着葫芦画瓢,试验成功率自然非常低,等她摆弄这些实验器材一天,他回来之后再深入教学,让陈璇对错误的地方印象更加深刻。

搞定了陈璇这边之后,陈肇带着《般若波罗蜜心经》就出门了,同时也没忘记送给王世懋的伟哥和延时水,还捎带着又带了五百两白银,最近陈家的财政大权已经部分转移到了陈肇的手上,陈肇支取银子已经不用跟老爹提前汇报。

来到王府之后,王世贞和王世懋命退了家里下人,严肃的接待了陈肇,陈肇拿出《心经》的那一刻,王世贞两兄弟的两眼几乎放光,王世贞恭敬的站了起来,整理了自己的衣冠,用手巾反复擦了手,然后双手捧着书接了过来,看到现代书籍的样子,王世贞激动的双手抖,而且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翻开书籍,在他眼中,书页太薄了,书页与书页之间贴合的太紧密了,这如何下得了手?

陈肇示意不必如此小心翼翼,用手指帮他翻开了第一页,映入王世贞和王世懋眼前的是横着写的蝇头小字,王世贞大呼奇观哉,王世懋也连连称奇,横版书写的字句,以及宋体繁体字,还有标点的断句,让王世贞咋一看相当不适应,但是他可是读万卷书的人,文字功底还是相当深厚的,很快就能够通畅的读了,读着读着,王世贞就满脸通红,显然,他兴奋的有些上头了。

********************

《般若波罗蜜心经》正文是很短的,这本书大部分都是心经的注释解读,后面则是般若经的八部,以及相关注释,读起来还是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的,陈肇也不着急,就坐在旁边等着,王世贞站着读了一段时间,一边读,还一边对心经的注释拍手叫绝,毕竟是现代佛学家对于佛教经典的注解,对于古人来说,现代人那种纵向和横向的历史观相当新颖,不论是出点,还是结论的落脚点,对王世贞这样的人冲击力很大。

读了一段时间,王世贞才猛然醒悟,陈肇还在旁边等着呢,他赶忙合起书籍,道:“贤弟,此等宝物,老夫见之而心醉,专心于达摩笔籍之间,厅堂之上必于是也,怠慢之处,贤弟见笑矣!”

陈肇自然表示无妨,王世贞合上书之后,表示希望马上回书房仔细研读一番,陈肇心想估计王世贞还要抄写临摹一番,他表示了对陈肇的感谢,提及了谢礼的问题,陈肇早有准备,嘴上不断推辞,说不需要什么奖励,却稍稍提了一嘴巧丫鬟,王世贞是何等精通事故的人,马上就明白了,然后,王世贞接下来的一番操作简直是让陈肇大开眼界。

王世贞先是召了巧丫鬟进来,然后当着王府下人们的面,随便找了个理由斥了巧丫鬟一番,巧丫鬟还没明白是什么情况,被一番训斥的跪在地上哭哭啼啼,很是委屈,王世贞说本想把巧丫鬟逐出家门,然后贤弟陈肇在自己面前说了好话,便绕巧丫鬟一次,让巧丫鬟跟在陈肇身边尽心服侍,这叫给陈肇承情。

陈肇一开始还没想那么多,送个下人怎么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事后仔细一琢磨,不禁为王世贞摆弄人心的技巧竖大拇指,古人在这方面还是相当了不起的,如果王世贞直截了当的把巧丫鬟送给陈肇,他跟陈肇的关系就不太对了,因为这个时代丫鬟的地位实在是太低,那是赏给下人的,如此一来在外人眼中,陈肇莫名其妙就低了好几级,就跟王世贞的下人一个等级了,凭借这样一手明责暗送,巧丫鬟明面的身份还是王府的人,实质上却成了陈肇的人,同时又不会让王府的下人们嚼舌根。

巧丫鬟心思也是很细腻的,自然也马上明白了,赶紧表示服从安排,就这样,巧丫鬟配合着王世贞和陈肇演了一出戏,便成功的过渡到了陈肇手里。

王世贞操作完了之后,皆大欢喜,陈肇得到了巧丫鬟,王世贞得到了《心经》,王世贞肯定是要把这本书通读一遍的,对于他这种爱书之人,不读一遍甚至是抄写临摹一遍就呈给太后,显然是不可能的,至于什么时候呈给太后,陈肇就不参合了,王世贞自然会在最合适的时机将这张牌打出去。

陈肇没有过多打扰王世贞读书研究的雅兴,领着巧丫鬟就出门了,巧丫鬟这个小狐狸精上马车之前还一副哭哭啼啼的样子,一上马车,立刻就喜笑颜开了,扑在陈肇怀里各种撒娇起来,陈肇很喜欢这个妖媚而又聪明的姑娘,领着她一起直奔白莲领地而去。

陈肇是暂时不打算把巧丫鬟安排在家里的,因为巧丫鬟知道陈肇跟王府的深厚关系,陈肇暂时还不想让陈家上上下下知道自己的远大布局,某些信息这个时候放出来是不利于他的行动的,所以他打算把巧丫鬟暂时安排在白莲地区,时机成熟之后再领回家里。

然而就在陈肇和巧丫鬟在马车上你侬我侬,在前往白莲地区路上的时候,戴着一张大斗笠的姜憬羊早已经摸到了白莲地区的势力范围之内有一段时间了。

在进入白莲控制区之前,姜憬羊就做了易容,把自己化妆成了一位年轻男性江湖人士的打扮,她自幼在襄阳长大,一口襄阳本地口音和杭州本地话切换自如,在路上跟人攀谈的时候,看不出来破绽,在杭州府附近本地人的眼中,这就是一位从西边襄阳游历到杭州府,面向清秀的江湖侠客,是那种彻头彻尾的外来人。

姜憬羊以这种面目示人,自然有她的考虑,姜憬羊自信自己可以完美的完成任务,完成任务之后呢?

她绑了赵禅语回去,必然会引起金蝉堂,甚至是杭州府方面的大肆追查,毕竟这个女人还是杭州府尹的女儿,古代的搜查方式就是原始的拉网式调查,动人手四下里一询问,不难确定她的路线,然后分析口音和人物画像,人们自然很容易得出结论,这是个襄阳人,打西边来,如此一来,就很难跟南方的白莲总坛扯上关系了。

姜憬羊到了白莲控制区之后,不再隐藏自己的踪迹,大大方方的装扮成一个从襄阳来的江湖人士,在石濑县上刚刚翻修过的旅店里面打尖住宿,还在旅店的食肆里面向当地人打听杭州府的方位。

今天是姜憬羊住下来的第三天,经过比较广泛的夜晚摸排之后,姜憬羊基本上确定了赵禅语所在的位置,而且她打算尽快行动,因为这个地方处处都透露着神秘而又狂热的气息,这种气息无时无刻的飘荡在这片区域的环境氛围之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冷漠,偏偏问路的时候当地人反而热情很多,好像巴不得外乡人早点离开这片区域一样,这种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的拒绝感,让姜憬羊不太舒服。

禺山……

石濑地区现在已经跟大多数的明代乡村有了不一样的地方,陈肇各种政策推行下来之后,整个乡村面貌都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因为基础建设的投资,石濑附近的碎石路很好走,骑马在这附近行进一天,赶路的度极快,而且对马蹄铁的损耗几乎没有,附近存在不少在姜憬羊眼中毫无用处的“公共厕所”,附近的农民生活作息井然有序,而且一个个口风极严,一旦问起当地的情况,当地人都擅长装傻充愣。

让姜憬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各种所谓的“不成文的规矩”,她一入住石濑的旅馆就深切的感受到了,先,这里存在一种叫做“集中供暖供柴”的规矩,当地的农户和村民都不用自己上山砍柴,而是定期到石濑县城中心区域的一个地方领柴,专门有一帮人称“柴客”的人天天上山砍柴,姜憬羊一开始还以为这些柴都要出钱买,没想到这些柴火都是免费领取的,她不禁疑惑,这些柴客天天上山砍柴,却又不收柴钱,怎么吃的上饭呢?

例如这样的问题,一旦跟当地人问起,却都会得到模棱两可的答案,什么“自古如此”啊,什么“自有人养着这帮柴客”啊之类的。

其实这帮柴客也是陈肇雇佣的,一开始雇佣职业砍柴人的动机是为了多囤积木头,为以后的更多投入的蒸汽机做好燃料储备工作,眼看冬天临近,家家都用得上柴火,陈肇大手一挥,便建立了集中供柴体系,让农民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对农村人口的帮助很大,成本却很低,试运行之后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政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