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科学院的第一个要任务是研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是蒸汽革命的相关科技,蒸汽革命诞生的机械个头很大,需要巨大的空间,需要预先架设好大型的起吊装置,各种滑轮装置,这就要求屋顶要建设的足够高,建筑的强度足够强,以现在的建筑水平,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化学和生物实验室对环境条件要求更高,化学实验室甚至需要建筑有一些抗爆炸性能。
在建设白莲第一医院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层出不穷的出现过,陈肇身为生活在城市中的现代人,房子都是成品房,他也不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他从没有考虑过建房子还需要防水、防潮、隔音,要采用一些技术手段保温,要填堵地基周围的动物巢穴,通过地质条件选择相应的地基方案……面对这些问题,有些有经验的本地农民懂一些祖上传下来的土办法,但是古人的土办法肯定比不上现代工业制品和现代建筑理念。
陈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是废了老大的功夫,把大量的现代建筑经验传授给了相关的负责人员,李立文每天指挥完工程就会学习陈肇交给他的建筑资料积累经验,就是这样一个稍微加了一些现代元素的建筑,就已经如此难以掌握,白莲领地的上上下下一千多人通力合作,新办法土办法轮番上阵尝试解决问题,才堪堪让陈肇满意,白莲科学院的建设就需要更多经验积累了。
所以陈肇下一个建筑计划改为了木材加工厂,说是木材加工厂,只是暂时称为厂,实际上没什么复杂的工业元素,唯一的工业元素就是最简单的蒸汽动力锯木轮,场子里面就四组蒸汽机带动的钢轮锯,一些简单的滑轮运输装置,整个场子没有管道,没有齿轮,甚至没有钢铁结构,大部分结构都是木制的,需要强度的地方是硬木。
这样一个简单的初级木材加工厂,可以给陈肇麾下的建筑团队积累大量的建筑经验与工业体系经验,为白莲科学院的建设做好准备。
当然,同样是这样一个初级木材加工厂,在现代人眼中极其落后的初级木材加工厂,然而其生产效率对于这个时代的木材加工工艺来说却是极其恐怖的。
一个木工要生产出木板,需要自己砍树,运输,仅仅是准备原料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然后木工要打磨和准备工具,做完这些事情才能动手制作木板,做完一批之后要重复这一循环,效率非常低,而这座木材加工厂只需要工人们分工,各自重复性的干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就行了,一帮人只负责伐木,住在靠近树林的林业小屋中,砍好的树木被运输人员用牛车拉到木材加工厂,然后工厂里面的人每天收原木,最费力气,最花时间的锯木环节被蒸汽动力取代,把原木推向飞转动的轮形钢锯就好了,锯好了的木材工人们只需要细加工一下,木板就造成了。
这样一座木材加工厂可以暂时保证木材的产出,为后续的基建做好准备。
白莲第一医院是结合了明代建筑技术与现代建筑材料的产物,当然,钢筋只有很少量的参与其中,现代钢筋用点数换太贵了,而且仅仅是三层建筑也用不着太多钢筋,建筑采用了全窑砖、混凝土、水泥等作为材料,防水和保温材料隔层因为用料不多,全部采用陈肇兑换的泡水泥,这种水泥隔层的阻热效果是普通混凝土的1o-2o倍,而且在遭遇火灾可以阻断火情。
因为整个建筑除普通水泥和窑砖之外的基本材料、粉刷材料都来自于陈肇的点数兑换,水泥是陈肇指挥着弄出来的,窑砖是陈肇改进了一下民间砖窑之后烧出来的,整个白莲第一医院展现出了很浓厚的现代建筑气质,只要远远看上一眼,就能察觉到这栋建筑物绝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在现代材料的加持下,白莲第一医院的各种指标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排名世界第一,防水性因防水涂料的存在,几乎排除漏水渗水的可能性,强大而稳固的混凝土地基再加上建筑的强度,使这栋建筑的抗震效果同样强大。
医院的高度是不高的,别说比不上佛塔之类的建筑物的高度,连杭州府的城墙都没有过,但是整个建筑群胜在面积巨大,风格统一,现代粉刷墙面的平整质感,给这个年代看惯了坑坑洼洼墙面的人以很强的魔幻感,医院内部的空间利用程度更是让人们有些提心吊胆,如此庞大的建筑物,掏空了如此之多的房间,还是三层,内部必须要有承重结构,比如连接着房梁的大型柱子,但是医院中最大的大厅中空空如也,一个承重柱都没有,其实那些宝贵的钢筋就用在了大厅的天花板上。
第一医院建成之后,陈肇亲笔写了每个科室的门牌名,白莲第一医院的整体形状可以看作一个“而”字行,“而”的最上面一横就是医院的正面,大厅和正门都在这里,穿过大厅之后后面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走廊,连接着四个南北方向的四个长条三层建筑,大厅的设计陈肇采用了现代医院的设计理念,取药房、挂号、传达室,之所以需要传达室,是因为这个时代没有现代通讯设备,陈肇现在还不能在民间暴露电台和对讲机这样的科技物品,传递信息还是需要文书或者口耳相传,大厅左右两侧是急诊和临时隔离区,急诊设有另外的入口。
后面四个长条,则是各个科室,粗略的设立了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还预备了一些病房,还有单独的一层楼是物资储备,陈肇自己也不知道当下这个时代遇到最多的病症是什么,如何给各个科室分配资源,这些都需要白莲第一医院运行一段时间,有了实际经验之后再做决定。
陈肇为了增加白莲第一医院的公信力,自己亲自来参加了剪彩仪式,并且亲自坐镇白莲第一医院一天,当地有很多人有一些常年积攒遗留下来的疑难杂症,陈肇用这一天时间把这些病症解决了个七七八八,明代很多中医绞尽脑汁也无法有效治疗的病症,在现代医学体系下就吃点药就解决了,陈肇刻意没有使用山水先生的治疗能力,全靠自己的判断来,对自己也算是一种锻炼。
陈肇也有意向入驻白莲第一医院的本地中医展示医院的诊疗流程,他自己一边诊断,一边安排各项工作,让整个医院开始慢慢运转。
白莲第一医院剪彩当天就盛况空前,医院大厅里面外面都挤了不少人,有真的来看病的,有来纯粹看热闹的,白莲信徒们从各个渠道听说过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有人说新开的这家巨大医院看病不要钱,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觉得应该是谣言,哪有看病不要钱的?
但是等陈肇剪彩的时候宣布免费给白莲信徒看病之后,人群都沸腾了。
刚一开始陈肇甚至来不及把排队、挂号等等秩序上的事情安排好,只能穿上白大褂坐在急诊室中先把第一天的事情做完再说。
白莲第一医院建成之前陈肇就召集了数量可观的产婆,以及少量的中医,并且对产婆们进行了很久的培训,这些产婆可以直接进入妇产科工作,在第一波婴儿潮到来之前积累现代接生经验,实际上接生技术方面,这些产婆已经有了很不错的基础,对比现代技术,除了不能刨腹产之外,自然接生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感染问题,因为微生物学知识的匮乏,因接生过程中细菌感染而死的女性占绝大部分。
酒精消毒步骤是培训的绝对核心,如何给双手消毒,如何给孕妇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消毒,如何保持产室的无菌环境,完成一次接生后如何更换接生器具,陈肇主要就是在培训这方面的事情,而且他很聪明的并没有跟产婆们细心的讲解微生物学和酒精的杀菌作用,只是把酒精解释为驱邪的“圣水”,这样产婆们接生的时候哪能错过使用“神仙产品”?
其次就是大出血的处理,各种婴儿错位的处理手段等等,陈肇严格禁止各种明显就不卫生的土办法,要求她们统一按照自己给的办法来。
其次重要的就是对婴儿的防护,陈肇准备了一种极其重要的东西——卡介苗口服液。
在现代,卡介苗需要婴儿出生24小时之内就注射给婴儿,卡介苗普及之后,每个中国人长大后左臂上都会有一个隆起的痘痘,携带终生,这就是注射卡介苗留下的痕迹,人们对卡介苗的印象是预防肺结核,其实卡介苗的作用不仅仅如此,它能够在婴儿出生时就激活和活化婴儿的免疫系统,能够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育,这是最重要的,比预防肺结核还要重要。
陈肇目前没有生产注射器的能力,注射器的兑换又极其昂贵,注射法的接种率可以认为是百分之百,而口服则有概率接种失败,但是陈肇没得选,他实在负担不起注射器的高昂点数价格。
白莲第一医院未建成的时候,产婆们就已经从陈肇这里领了“圣水”,以及婴儿出生后马上就要服用的卡介苗口服液,当然,这种口服液被命名为“赐福”。
产婆们带着圣水和赐福去实践陈肇教授的接生步骤,一个月后,“圣水”和“赐福”理所当然的产生了作用。
产婆们接生的母婴生存率极大的提高了,对母亲的保护更是特别明显,生产后的各种常见的病症炎症几乎没有观察到,我们在古人的记载中经常读到这样的情节——很多孤儿有父无母,母亲生下他的时候,母体还没表现出危险的征兆,生产过程也比较顺利,但是生产后不久就大病一场死去了,这种情况大部分就是死于感染,陈肇自己的母亲也出现过这样危险的情况,剩下陈肇之后再无后代,一直体弱多病,陈肇也看过母亲的病症,他判断就是生孩子的时候感染留下的后遗症。
也有很多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健康,但是养着养着就养死了,古人都说这孩子“体弱多病”,或者干脆就说孩子命不好,命不硬,其实是大部分是因为缺少疫苗的保护,婴儿的免疫系统第一次迎战就是面对具有毒性的病菌,疫苗就是无毒的病菌,让免疫系统得以顺利的完成第一次训练。
陈肇的两手准备让母婴的生还率大大提高了,在白莲领地的寻常信徒家庭以及产婆们的眼中,这显然是圣子赐福的作用,这让陈肇的声望进一步膨胀起来。
第一天的工作完成之后,陈肇贯彻了他的一贯作风,宣布规章制度,展示医院每个职位负责的问题,规定医院的专用工作用衣服,各种医疗用具的使用方法等等等等,陈肇很清楚,这座医院如果要实现它应有的效率的功能,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他不可能把精力全都耗在这所医院里面,当晚深夜,陈肇写了封信托人送往了杭州府。
这封信的收件人是钱幼熙,在信中陈肇诚挚的邀请钱幼熙来白莲第一医院坐诊。
钱幼熙是陈肇理想的未来医院院长的候选人之一,甚至是医疗政府部门的高管候选人之一,在陈肇的一整盘大棋之中,钱幼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她是陈肇亲近信任的人,最早接受了陈肇的现代生物学与医学理论。
钱幼熙现在的能力已经非同以往了,她跟陈肇不同,陈肇的杂事很多,但是钱幼熙自打出生一来学习的就是医学方面的知识,离家出走接管了陈肇的小医馆之后,更是每天都能接待病患,积累大量的医疗知识,用现代医疗知识加以实践,可以说其实钱幼熙才是第一个真正把现代医学理论全面付诸实践的先锋。
就在陈肇等待着钱幼熙的到来的时候,同一时空之下,在遥远的北方,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