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江山射姬全文免费阅读全文 > 第35章(第3页)

第35章(第3页)

而宗教政体的三元对立则是君主vs教会势力vs官员,说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有些眼熟?

没错,此时欧洲的封建体制跟这种三元对立结构非常类似,帝国皇帝vs教宗vs封建领主。

当然,这其中还是有很多差别的,此时欧洲的最高皇权与教廷教宗没有,或者说只有非常弱的统治关系,但是在陈肇未来的政治体制中,他本身是君主的同时,又是教皇,因此这是一个看似三元,实际二元的政治结构,即中央vs地方。

中央与地方,这个表述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我们惊讶的现,我们的政治体制就是二元对立的,为什么我们没有一个第三方出现,来形成权力的平衡呢?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展。

还记得皇权为什么不能抑制在野政治权力的扩张吗?

因为这个年代的生产力水平太低了,打个比方,浙江农民起义一旦生,把这一信息八百里加急送到北京都要一个多星期,皇帝收到的信息永远是滞后的,都是已经生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等皇帝的指令传回来,距离事件在当地生已经过去半个月了,黄花菜都凉了,因此皇帝不能让地方成为二元体系中的另一元,必须存在另外一股势力,让他们两者相互争夺权利才行。

注意,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片面的把“通讯手段的先进程度”与“科技是否先进”挂钩,表面上来看,好像通讯手段的先进程度就是取决于科技的展,但是有一个前提,科技展的土壤与前提是生产力是否先进,农业国家是种不出强大科技的,就算集国家力量展科技,展出来的科技也没有盈利的生产力基础,一个农业国,集合全国资源研究出来一项尖端电子芯片技术,也没有应用的空间,科技不能创造价值不说,反而会被生产力更强大的达国家盯上。

放眼现在,哪还有这些事?

现代军队在现代通讯的加持下,中央可以瞬间动员全国军队,下放的中央成员可以三个小时内抵达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直接接管地方权力,这放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古代有这生产力条件,那还用得着搞三元政治结构?

因此,在现代生产力的基础下,二元政治结构得以成立,而在未来,甚至可以出现一元政治结构,这一图景也并非不可想象,比如每个人体内都植入了纳米机械或者微型脑机的情况,中央甚至可以直接指挥每一个国家成员,连地方政治势力都被消除了,由此可以得见,国家政体如何呈现,完全取决于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一个农业国不可能强行“民主”,也不可能强行“共产”,在一个工业国家强行搞封建复辟,封建朝廷必然会被颠覆推翻,在一个农业国家强行搞民主政治,民主政权必然退化为独裁统治,国家政体的表现形式不以某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改变。

话题有些扯远了,高拱被张居正和冯保联手扳倒之后,全新的万历朝迎来了全新而又老一套的三元结构对立,万历皇帝的代理人李太后所代表的皇家,辅张居正代表的文官团体,司礼监大太监冯保所代表的太监团体,他们相互牵制,相互依靠,又相互对立。

万历大婚的这两年间,张居正的政治势力达到了巅峰,而且已经威胁到了皇权,一方面是因为万历皇帝确实年幼,皇权稍弱,一方面张居正承认了太监团体的政治地位,太监团体也寄希望于张居正能把握文官团体,从而巩固太监团体的政治利益。

这是张居正推行改革的必要条件。

然而现在出现了变数,皇权一方已经意识到了张居正的强大,他们需要引入对张居正的制衡,但是皇权一方迫于没有正当的人选和借口,他们也指望不上冯保,冯保跟张居正关系好着呢,跟张居正对垒的文官团体不能说是臭鱼烂虾,起码跟张居正比实在是差了许多。

现在半路上杀出来一个王世贞,这个人物写奏章写的极好,号称“独擎文坛之大旗”,正儿八经的文学大家,唯一的政治愿望就是能够主笔明代国史,能当上兰台史令就满意了,而且老朱家确实欠人家的,在万历老爹执政时期,严嵩专权冤杀了王世贞的老父亲,现在王世贞献上了如此宝贵的佛教原典,甚至能够让明朝动摇“佛教源自印度”的意识形态,这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巨大功劳。

李太后所代表的皇家意思很明显,她传递给张居正的意思是这样的:

元辅先生,你看,我们皇家也不是非要逆着你的意思来,人家王世贞立了这么大一份功劳,这佛教原典的神奇之处你也看到了,你也得承认人家的功劳吧?

而且皇家以前确实对王家不公平,现在于情于理,我们皇家也得听听人家在说些什么,王世贞说你“内而养志,以坤道宁静为教;外而伤备,以阴谋险伏为虞”,你看看,人家说你专权乱政,是天下不安宁的根源呐!

当然,我们老朱家还是信任你的,我们哪能觉得你是真的专权乱政呢?

但是话分两头讲,元辅先生你也不能太欺负人家王世贞啊,皇家要封赏王世贞,你可不能拦着啊!

张居正听懂了皇家的弦外之音了吗?当然,他听懂了,他不仅听懂了,甚至早就预料到了,并且早就做好了应对这一局面的话术。

“陛下,仁宗之时,定密疏之规,令诸司群臣有急切机务,不得面陈者,许具题本投进,若诉私事、乞私恩者、党同伐异不许,望陛下谨记。”

张居正没有正面回答任何皇家希望他回答的问题,而是先行使了自己身为皇帝老师的职责,指出了这本密疏存在的问题,张居正表示,皇上啊,这密疏是用来说正事的,而王世贞这本密疏里面,前半部分是在说正事,没什么问题,但是后半段对我的弹劾和攻击,显然属于党同伐异的范畴,是不允许出现在密疏中的内容,这是皇上祖上传下来的规定,您得记好了!

张居正这一手反击非常巧妙,让万历帝这个不太成熟的皇帝完全无话可说,只能点头表示受教,其实所谓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早就被废止的七七八八了,比如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他张居正不就是实际上的宰相嘛!

但是张居正搬出的这个规矩确实没有在明面上废除,是可以拿出来说的。

张居正抢了一个急先手,在压制了万历的气势之后,继续谈这本密疏的问题,表达了以下的内容:

他现了王世贞折子上的关键问题,王世贞确实是实际的献宝之人没错,但是这本佛教原典是谁现的?

如果是王世贞自己现的,那没什么好说的,功劳全是他的,我张居正无话可说,但是王世贞只是在折子中说“佛教原典现于浙江余杭”,没说谁是第一现人啊!

王世贞进献有功,但是最大的功劳不应该是那个第一现人的吗?

那么封赏就应该封赏第一现人,王世贞要赏就只能赏一个进献之功,而王世贞在密疏里面不谈现人只提自己这个进献人,显然是想独揽所有功劳。

这一番话可是堂堂正正,说的完全在理,万历帝根本找不到角度反驳,只能承认张居正说的对。

在先指出了密疏问题,与王世贞的图谋问题之后,张居正最后才谈到王世贞对自己的指控,张居正正面反驳了密疏中的言论,他没有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是举出了很多自己没有专权的反例子,把自己从这个话题中摘的干干净净。

一番太极拳下来,万历突然觉,母后与自己准备的手牌已经打了个干干净净,而老神在在的张居正,依旧掌握着对话的主动权,万历帝顿时感觉心中一片冰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