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纵只好一人独行,眼睁睁看着。
也不知两人在前头到底聊了些什么,等他们再回来时候,那辛奉对着韩砺便再无先前半点不满,已是变得十分和气不提,还时不时主动说些缉贼、讯问时候趣事。
而那韩砺并非唯唯诺诺,也不一味附和,竟还同对方说得有来有往。
他偶有几句称赞,或是几句问话,秦纵在一旁听着,只觉得那称赞也无甚稀奇,至于问话,也不知道究竟特别在哪一处,但每每出口,总能叫那辛奉高兴起来,唾沫横飞,说出更多细节,兴致也更为高昂。
我也夸过,我也问过,为什么先前我夸时候,你不甚在意,我问时候,你只随口解答,全不见如此激动?
难道姓韩的拍的马屁,就能比我姓秦的更香一点?
另有,韩兄,从前你对着我四哥,好歹也是个京官,对着那许多先生、大儒,另还有不少官员,都是有品有级的,连话都懒得多一句,无事时候不肯主动上前就算了,哪怕有事,也常常借口躲避,不愿搭理。
怎么到了这里,竟是如此好说话,好客气,能夸人了?
秦纵听了许久,也没听出那韩砺说的比自己先前说的好在哪里,当真百思不得其解。
甚至走到后半段路,那辛奉竟还倒夸起韩砺来。
“我本以为那秦判官只是说些夸大场面话,没想到韩小兄弟当真是在下头做过的,听你说话,没少吃苦头吧?连限期缉拿里头罚俸、斩期一应事情都懂。”
“若早晓得是这样,刚刚我老辛何必又说那许多混话,真个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了!”
韩砺就细细致致地跟他聊,又做谦逊。
“外州毕竟不比京城,还是好过太多了,提刑司一年也就下来巡那么几回,也未必会被抽检到头上,京都府衙却不然,离得最近,随意来个官说几句话,要抽查旧案、巡查旧档,便是首当其冲。”
“手里堆着不知道多少急案子,苦主还在外头催等着,赶在头上,做都做不完,谁家档案能时时、样样齐整?”
“少不得又是底下人白日干活,把原本晚上时间挪出来伏案。”
“上头只会给几句敦促,遇到好的,还能体恤几分,遇到不好的,连消渴饮子也没一杯就罢了,做官的不帮着手下梳理流程,减少麻烦,还要骂你平日里做事不周到,不晓得时时留痕,步步留档。”
辛奉听得,当真是如遇知音,立刻附和起来,开始数落起前头某一任军巡判官。
就这般一路聊,一路快行,等到了酸枣巷,那辛奉连“韩兄弟”也不再叫,已是正言、正言地喊了起来。
一时到了宋家食肆,因见那门半开着,辛奉当先上前,敲了敲门,张口问道:“此处可有一个宋家小娘子?”
他口中问着,一抬头,看到正在堂前灶边剥笋的宋妙,却是愣了一下,后一句话竟是有一会子没能说出来,心中只想:好个俏丽的小娘子。
都说想要俏,一身孝。
过了头七,宋妙虽说没有再着大孝,依旧是一身素服麻杉。
少女身形,十个有八个都是窈窕的,她相貌生得又非常好,正低头干活,目光很是专注。
看在那辛奉眼中,只觉得这女子鼻梁秀挺,五官精致,脸也是小小的,看着又安静,又娴雅。
她那双手很纤细,青葱一样,只有些微新鲜的干活痕迹,此时擎着同样细细长长的笋,去起笋壳来,明明看着不疾不徐,但速度却是很快,动作流畅又干净。
旁人一眼望过去,若不是仔细分辨,根本不会觉得这是在剥笋,而是在做什么风雅之事,譬如烹茶、焚香、绘画。
虽然要是叫宋妙自己来说,她只认定剥笋比旁的琴棋书画之流,要风雅得多了——那笋吸尽山间云雾灵气,经历洗切烹饪,进得人肚子,再重新归于土地山川,此等天地轮回,难道不高、不雅?
而此时的宋妙听得敲门声,又有人问话,只觉微微奇怪,停了手中动作,回道:“我就是,不知有何见教?”
她说着,抬头看向门口。
那门只开了两扇,外头站着两个男子,当头那个四十来岁,不高,但是很壮,后头那个倒是眼熟得很——原是昨晚“护送”自己回来的官差,正看着自己的脸,颇有些意外的样子。
问话的正是那中年人,一边问,先也是看宋妙的脸,但只看了一会,就挪开了眼睛,飞快地扫了一眼这个屋子,像是在巡视什么。
“我是京都府衙的巡检,姓辛。”
辛奉从袖中掏出一个腰牌,给宋妙看了看,复才踏进屋子里。
宋妙放下手里细笋,迎上去两步,叫了一声辛巡检以示客气,复又自报家门。
辛奉进了门,也不啰嗦,当头就问:“宋小娘子,今天一大早你被朱雀门巡铺叫了去,是个什么缘故?他们在巡铺里头问了些什么?”
又问:“听说你这屋子前日被人夜闯,又是个什么情况?”
宋妙便把一应事情先后说了。
辛奉一边听,一边打量了一圈食肆的正堂。
他见得里头陈设,又见门口处那两口灶台并上头放的一应东西,另又有一台停在堂屋的摆摊推车,本来听了秦纵形容生出的两分怀疑,已是消散了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