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靠严刑峻法惩处士大夫尚嫌不够。
要彻底摧毁士大夫的尊严与傲骨,让他们以后只能卑躬屈膝、诚惶诚恐。然而,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的文人,真的堪当大任吗?
真能让大明守住江山吗?
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父皇为何对夏白恨意如此深重,为何屡次三番地打压,因为夏白说出了父皇内心的真实想法。
把百官当作雇工,把万民当作奴仆。
这样的大明,能够长久存在吗?
他不知。
------------
朱标唯一清楚的是,大明不应如此。
他谦逊地拱手说道:“父皇,孩儿明白父皇对士人的态度,但治理国家离不开士人,父皇这般对待他们,难道不会令天下读书人心寒?”
“以这样的方式,又能选出多少有用之才?”
“如果所选官员全是些趋炎附势、只求自保的人,那我大明岂不是要被这些人拖垮?”
“请父皇饶恕。”
“父皇的做法,孩儿实在难以认同。”
“父皇开创基业,乃古今第一正统,应当胸怀宽广,对待天下人。父皇让我博览群书,可书中那些远古圣贤、受百姓称赞的贤者,又有谁像父皇这般行事?”
“孩儿认为父皇错了。”
“闭嘴!”朱元璋突然暴怒,一声怒吼震耳欲聋,他冷眼瞪着朱标,如猛兽盯住猎物般说道:“我们怎么做,还轮不到你说教。”
“我们知道你想说什么。”
“但我们不在乎。”
“自古以来惹是生非的总是这些士人,若不是他们在暗中煽风*,天下哪会有这么多麻烦事?”
“我们从未想过让这些士人来治理国家。”
“我们早已为后世子孙规划好治国之道。”
“待我们日后有空闲,会给子孙留下一部《皇明祖训》,把治国的关键要点全部写在里面,到时候我们朱家子孙只需照做即可。”
“我们已经为大明做好了周全准备。”
“我们出身低微,见过太多大家族衰败,一个国家*,最终原因只有一个——子孙好动妄为。”
“比如汉武帝穷兵黩武,唐玄宗奢侈无度等。”
“我们为大明划定了不征之国,也吸取了元朝的教训,深知财政的重要性。待将来平定北元之后,我们可以安稳生活。我们还从元朝失败中汲取经验,懂得财政不足的危害。”
“于是我们推出了大明宝钞。”
“往后若有皇帝缺钱,只需印刷即可,我们的智慧远胜元朝那些君主,他们还幻想着朝廷能够回收,然而那些废纸收上来又有何用?我们只管发放,不管回收。”
“我大明从此再不会缺钱。”
“我大明农业稳固,外无忧患,亦无财政困扰。”
“天下注定太平无事。”
“只要子孙后代不胡作非为,我大明江山便可永固。”
“老儿,我知道你志向远大,一心想要治理好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使天下臣民归心于你,我支持你的决定。”
“但我也有自己的考量。”
“这江山得来不易,多少兄弟为此献身,我不能放任那些不肖子孙败坏我大明基业,我必须早早立下规矩。”
“我不奢望后世子孙超越前人。”
“只愿他们守好这份基业,让大明长久存在。”
“而这些读书人正是*的根源。”
“他们懂得太多,也容易生事。”
“任由他们继续横行,迟早会误导后世子孙,让他们犯错,所以我必须打压士大夫的傲慢。”
“让他们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朱元璋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这是关乎大明千秋万代的大计。
绝不容许任何人干扰。
即便是朱标也不例外。
只是借夏白之事,提前做了本该做的事,为的是让天下人看清读书人的虚伪。
将读书人从高位拉下。
当他们那虚假的优越感被剥落后,他们便与普通农夫、商人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