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启有条有理地给皇帝解释。
皇帝还没说话,朝堂上就有几个官员连连点头,他们也认同李明启的说法。
“真是冥顽不灵,你读的书是不是全喂狗吃了!”
皇帝冷嘲热讽了一句,接着说:
“你说得没错,按朱允熥那个家伙的标准,大明确实没那么多粮。”
“你难道不懂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道理吗?”
“以前大明没条件给灾民更好的帮助,能多救一个是一个就行。可这次,吴王明明有条件让灾民过得好些,户部还是老一套,结果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李明启,你明白什么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吗?随机应变才是救灾官员的基本功,而不是只知道跟着上面走,害得百姓活不下去。”
“刚才那些人更没谱,不去想办法救百姓,净琢磨怎么立功升官发财。”
皇帝的话吓得李明启一身冷汗。皇帝又提到海城救灾的事,难道真的要动自己?
这一刻,李明启恨不得那些人去死,害得自己跟着倒霉,真是该死。
皇帝,臣认错,可吴王殿下这先例万万开不得。要是开了,以后户部的赈灾工作就不好做了,老百姓肯定拿吴王当借口,到时候必定出乱子。
李明启先承认了过错,但接着还是坚持自己的底线。名声归吴王占了,后面的苦日子却要户部担着,这种事他是绝不会同意的。
"呵呵!"
朱元璋好像早有预料,冷笑着问:"你知道吴王怎么说的吗?"
什么?
李明启猛地抬头,其他大臣也齐刷刷地看向好奇的方向。
吴王会说什么呢?大家都想知道。
"常升,你站出来,给这些家伙听听,那小子到底讲了什么!"
"对了,记得把他说话的语气也学一下。"
朱元璋二话不说,直接让陈洪把朱允熥的奏折递给常升。
常升喜笑颜开地走出来,毫不迟疑,因为他觉得外甥的性命应该是保住了。
只是当他站好位置,接过奏折时,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僵住了。
"皇上,这语气就算了吧,好吗?"
常升抬头,眼神里透着恳求,望着朱元璋说。
"不行,赶紧读!"
朱元璋皱眉,胡子都要竖起来,大声喊道。
常升没办法,只好转身面向满朝文武官员,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看起来生气且愤慨。
"我知道,户部那帮人肯定要对本王发救济粮的事指指点点,说什么一旦本王开了这个头,他们以后的救灾工作就没法做了。"
该死的东西……
李明启一听,整个人都傻了,连他自己都被吴王说得这么不堪。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是愣了一下,这还是平时话不多的吴王吗?脾气比那些武将还暴躁,直接出口就骂。
咳咳~
常升清了清嗓子,继续往下说。
"本王什么时候说过发给百姓的是救灾粮?"
"那些都是他们为本王干活应得的报酬,跟救灾粮有什么关系!"
"再说啦,就算是救灾粮又如何,户部那帮人救不了灾民,只要灾民愿意到捕鱼儿海,本王一个都不放过,活人还能被粮食饿死,多丢人!"
"自己没能力就是没能力,还总找借口,真是废物一堆!"
"老爷子,这种连事都办不成的人,你还留着过年,干脆全撤了,让有能力的顶上来。"
"对了,老爷子,别忘了把户部那帮废物收拾掉,我留着他们是让你也出口气,至于锦衣卫的事,我就不过问了,你自己看着办!"
"老爷子,最后我再说一句,朝廷清明廉洁国家才强盛,别让那些害虫把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给毁了。"
话音刚落,整个朝堂都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