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大小事务,几乎全由太子妃一手操持。
便是朱棣,也不得不对其另眼相看。
更遑论朱高炽这位太子。
看着自己那畏缩的父亲正对母亲献殷勤,朱瞻基悄悄地退出了房间……
------------
次日破晓,太子府灯火通明。
宫女们伺候着穿衣、梳洗。
朱瞻基刚睡醒就被叫起,神色*,脸庞还残留着墨迹。
朱高炽见状有些慌乱:
“赶紧收拾!也不知道你祖父是怎么想的,这么多年都不开朝会,偏偏这次让你也跟着去?”
他嘴里嘟囔着,却仍忙个不停。
太子妃张氏在一旁为朱高炽整理衣衫,听了这话翻了个白眼,埋怨道:“你父亲简直是心血来潮,昨晚还说要软禁你,今早又急吼吼地让你进宫。
太医都说你不能吹风,肺里有寒气,哪有做爹的这样折腾儿子的?”
“得了得了,别提那些了,脑袋掉了也就那样了,自从你父亲又要打仗,我这几天就像坐在刀尖上,现在总算熬过来了,就这样吧……”
朱高炽摆摆手,示意张氏不必再收拾。
另一边,朱瞻基沉默不语,他知道逃避不了。
只希望一会儿别让这个便宜老子气坏了身子。
曙光初现。
奉天殿。
三声鼓响,两扇大门洞开,一队队官兵依次列队而入。
已经在朝房等候的文武百官,也按品级顺序在左右掖门前排好队。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随着钟声响起步入殿内,在南侧稍作停留,等待鸣鞭信号,在鞭声中跨过桥,沿御道两旁站定,静候皇帝驾临。
来到御道两侧,文武百官不敢交头接耳。
身后各有校尉持刀警戒。
礼乐奏起,在一声鞭响中,“入班”
的号令传来,皇帝不知何时已坐于御座之上。
百官见惯不惊,纷纷行礼谢恩。
奉天殿外,
锦旗飘扬,
奉天殿内,
百官垂手而立。
百官前方,
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以及朱高燧与朱瞻基并肩而立。
典礼结束,群臣也随之舒展疲惫的身躯。
“二哥,这小子今天怎么也来了?”
朱高燧轻推朱高煦,低声询问。
这对兄弟,一个机敏,一个憨直,却默契十足,情谊深厚。
“谁知道呢?他是太孙,祖父最宠爱的便是他,上朝又有何不可?”
朱高煦淡淡回应。
“二哥,我听说祖父撤了太子的监国之职,那么这次北伐……”
“嗯……”
朱瞻基靠近两位叔父,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上前施礼道:
“侄儿见过二叔、三叔。”
“哦,是瞻基啊!”
朱高燧勉强挤出笑容。
一旁的朱高煦只是微微点头,神色平淡。
毕竟皇太孙虽身份尊贵,但也是祖父叮嘱过的要用心培养的人才,倒也不算低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