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他在背后支持,这事儿早就泡汤了。
可以说谁接下这个任务,谁就成为户部的众矢之的。
朱瞻基隐约察觉到朱棣心中的疑惑,但他自然不能向朱棣解释其中缘由。
否则朱棣非得被气疯不可。
毕竟当初派郑和远航是为了彰显大明的威望与恩德,要是变成了纯粹的生意往来,朱棣恐怕当场就要翻脸。
所以朱瞻基非常清楚,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他的心中如同明镜一般。
------------
“当然,祖父若觉得为难的话,随便赏赐我百十万两银子,我也感激不尽。”
见朱棣还在沉思,朱瞻基眯着眼,毫无顾忌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果然,下一瞬,朱瞻基开口便提到百十万两银子时,朱棣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没办法,即便是做皇帝,也常常囊中羞涩。
他好不容易打赢北伐,户部还是抠门得很,勉强拨出一点银子,他自己都不确定这场仗还能打多久。
说不定哪天户部递奏折,让他鸣金收兵。
这要是再追加百十万两银子,这场北伐怕是不用打了。
户部的夏原吉肯定第一个请求退休。
“咳……”
朱棣轻咳一声,端起茶杯轻啜一口说道:“小子,市舶司可交于你打理,下西洋之事也可由你担纲,但若误事,休怪我不讲情面。”
“哎呀,爷爷您尽管放心,绝对误不了事。
我让马保带些货物出去转卖一番,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罢了!”
朱瞻基连忙答应下来。
误事?
大明王朝下西洋能出什么岔子?
搁后世,那可是彻底的**。
他只担心日后船队归来,自家这没良心的爷爷会不会眼馋。
“陛下,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金忠已在乾清宫外候驾。”
老太监进来禀报。
“让他们进来。”
朱棣将桌上的奏章收好,瞥了眼跪地的朱高煦,挥挥手让他起来。
大臣面前还让朱高煦跪着,传扬出去怕是别有意味。
朱瞻基识趣地闭嘴退回,在朱高炽身旁坐下。
不多时,夏原吉与金忠入内,行礼完毕后又向朱高炽等人问安。
朱棣抬手示意近侍送上凳子,随后将刚记录的大肆购羊毛的奏章递给二人:
“看看这个!”
夏原吉接过,与金忠对视一眼,展开奏章,朱棣的声音随之响起:
“适才太子他们与朕谈及草原事务,太孙呈上一策,故召你们前来商议。
你们看过后若有疑问,可与太孙探讨,如可行,此事务必由户部及兵部协同办理。”
“臣等遵旨!”
二人恭敬领命。
他们凑近细读奏章,朱棣悠然自得地品茶。
朱瞻基却思绪飘远,已开始盘算起下西洋的事宜。
毕竟下西洋的种种好处,穿越者无人不知。
他在想这些时,夏原吉与金忠读完奏章,互相对视,表情复杂。
“如何?”
朱棣挑挑眉问道。
两人不明朱棣之意,夏原吉迟疑片刻问道:“皇上之意是……?”
“朕以为可行!”
稍作停顿,朱棣解释说:“这是明摆的策略,草原人避不开这些,假以时日,草原的兴衰全凭大明一句话决定。”
听罢,夏原吉和金忠点头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