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精盐和提炼蔗糖的技艺,虽谈不上多么深奥复杂,然而朱高煦原本亦是一窍不通,也只能边学边做。
盐矿并非难事,毕竟云南本身就是个产盐胜地,这里盛产井盐!
只可惜由于提炼技术不足,大多数盐都是毒盐,无法直接食用。
但朱高煦有了新方法,这一难题自然不再成为困扰!
况且云南身处边境,贩盐至外邦获利更加丰厚。
至于蔗糖,同样道理!
云贵一带本就广泛种植甘蔗,可惜此时人们尚不知如何从甘蔗里提取蔗糖。
然而盐和糖均是人体必需的微量成分,朱高煦确信只要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精盐和蔗糖,市场必然供不应求。
即便是日进斗金,在他看来都极为轻松。
只要给他足够的时日积累财富,必定能够积攒至富可敌国的程度。
这也是支撑着他能否真正发展自己封地的基石所在!
当然,后续还需要更多步骤逐步实现,但正如俗语所说,吃饭需一口一口嚼完。
……
第二天,应天府,皇宫。
上朝一结束,朱棣迫不及待地返回御书房。
即将到签到的时间,他还期待能赶紧完成签到之后立刻解答昨日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他未曾预料的是,他刚刚坐下,朱瞻基竟然紧跟着走了进来。
“孙儿叩拜皇爷爷万安!”
“愿皇爷爷龙体安康,圣寿无疆!”
朱瞻基走到朱棣跟前,谦恭有礼地施礼。
“瞻基,你怎么跑到皇爷爷这里来了?你父亲状况如何?”
再见朱瞻基,朱棣眼底泛起一抹难以掩饰的情绪波动。
即使所谓的“圣孙旺三代”只是他的美好寄托,可他对朱瞻基这个孙子的情谊却是真实深切、难以割舍的!
国家存续二百余年与六百余年之差异,想必任何一个明智之士都能做出最佳抉择,但朱棣心中却难以释怀。
他不敢细思,假如自己力主更改太子人选,废黜朱高炽而立次子朱高煦为储君,朝中百官将作何反应?朱高炽与朱瞻基父子二人又会如何看待他的决策?
“陛下已经恢复得很好了,说话也更加有力,您不必担忧。”
“孙儿唯恐陛下太过劳神,特地来陪伴陛下交谈。”
朱瞻基满脸温顺地加以说明。
“好孩子,朕并不觉得疲倦。
你要清楚,既然身负九五之尊,肩上扛的就是这片天地!”
“瞻基,为帝王究竟意义何在?”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继而神情凝重地质问。
“皇爷爷,当帝王自是为了造福万民,臣孙坚信一个好的帝王必定以黎民百姓为重。”
朱瞻基庄重地予以答复。
“回答得不错,做皇帝就要以人民为本,个人成败倒在其次。”
朱棣进而设问:“假设某日你得知,另一个人若能继承帝位,大明的江山将更加稳固,百姓得以富足安宁、迎来繁荣盛世,你愿意辅佐此人登上帝王之位吗?”
要知道身为嫡长孙,除非意外情况发生,未来的太子甚至大明天子很可能都是你的位置!对此问题,务必要三思后答复。”
朱棣目光深邃,在思索良久后试着探问孙儿。
未料到朱瞻基本领如此敏锐,径直反问:
“皇爷爷说的人可是二叔么?”
此言使得朱棣当场哑然——自己并未直接提及朱高煦啊,怎么会被瞬间联想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