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也满面兴奋:“皇爷爷,允炆这就回去读书!”
朱元璋点头,“好孩子,去吧。”于是,四人向东方走去。
朱元璋目送他们的背影消失,心中默默念道:允炆,这最后一次机会你可不能再错过啊!
朱元璋心中坚信苏谯并非无法忠于朱允炆,只要他将帝位传给朱允炆,苏谯依然会尽心竭力辅佐朱允炆。
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让苏谯到朱允炆身边。
只是朱元璋并不清楚,此刻的苏谯心中只剩一个念头——莫非先前教训不够重?
红墙之下、金瓦之间,狭长的宫道上,苏谯显得与其他三人格外不同。
唯有黄子澄仍在苦思冥想对策。
他低声对朱允炆说:“殿下可明白陛下这样安排背后的深意?”
朱允炆连忙回应:“黄先生,事到如今,请不要绕圈子,直接与我说实话吧。”
黄子澄瞥了一眼身后的苏谯后,压低声音说:“此举只能说明两点:其一,陛下已经肯定苏谯是难得的人才;其二,即便陛下有更换储君的念头,可他的心里终究还是偏向殿下的。”
停顿片刻,他又将声音降到最低:“殿下现在不要纠结对苏谯个人的看法。
依现在的局势看,若能让苏谯归心于殿下并为殿下所用,殿下便可以稳坐储君之位了。”
经此点拨,朱允炆眉头微皱,“收复苏谯?”黄子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继续道:“之前我和齐大人已与苏谯结下矛盾,接下来就得全靠殿下您的智慧了。
倘若殿下能够礼贤下士,以德服人,相信就算他是一块石头,最终也会被您感化。”
朱允炆听后不自觉地攥紧了双手,牙关轻咬,语气坚定却又带着几分试探:“既然如此,那我便斗胆一试!”
他稍作停顿,转向身旁的黄子澄与齐泰二人:“二位师傅先回东宫吧,允炆想单独与苏大人谈上一会儿。”
黄子澄和齐泰听到这话,对视一眼,会心一笑,步伐竟不知不觉快了几分,朝着东宫方向而去。
朱允炆看着他们的背影,放慢脚步,转身面向身后的苏谯。
这一突兀的举动显然让毫无防备的苏谯愣住,站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
未等苏谯反应过来,朱允炆已经微微躬身,态度谦恭地说:“既然苏大人今日来此,自今日起,允炆定以师礼相待,先前鲁莽之处,还望大人海涵。”
话音刚落,朱允炆深深向苏谯作揖行礼。
这突如其来的敬重令苏谯脑子一时转不过弯儿来,只能略显局促地咳嗽两声应付道:“殿下不必如此客气。”
正当此刻,“当啷”一声响,一块砖头从苏谯身后掉落到地上。
朱允炆疑惑地望着他:“先生,这是?”
苏谯看了一眼站在朱允炆背后的两位侍卫,脸上勉强挤出一抹笑容解释道:“哎呀,这小东西样式独特,看着顺眼便捡来看看。”
朱允炆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忍俊不禁地道:“先生的格物致知果然与众不同,允炆深有感悟!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一同探索这块砖的秘密吧!”
语罢,朱允炆一个闪身便绕到苏谯身后,认真研究起刚刚丢下的那块砖头。
看到这一幕,苏谯心头一阵无奈,差点想拿起那砖就砸下去。
但想到身旁还有两个侍卫虎视眈眈地看着自己,他还是按下了冲动的想法。
朱允炆蹲在地上仔仔细细地观察了许久后才抬起头问道:“我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是不是想让我成为如这砖一般正直无私之人?”
看着眼前求学若渴的模样,苏谯瞬间明白了朱元璋让他来的目的——想让自己重新拉拢这位几乎要被放弃的太孙。
然而苏谯却另生心思:你要我把人拉正培养成好君主,那不如我把他带偏了,到时候看你如何处置于我!
朱允炆见苏谯默默无言地站着,于是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对他施了一礼,口中说道:“还请先生为允炆解惑什么是真正的君主之道。”说完又一次深深地鞠了躬。
两名侍卫在远处看见这一幕,差点下巴都要掉了——天底下能受得起当今太孙如此大礼的人,到底是谁?在这些侍卫眼里,眼前的少年将来便是明朝至高无上的皇帝啊!
片刻思索后,苏谯看向朱允炆,反问了一句:“殿下真想知道何为明君吗?”
朱允炆轻轻点头,语气坚定:“恳请先生指点!”
苏谯叹了口气道:“那不知太孙殿下敢随我出门走走否?”
朱允炆略感惊讶,随后目光越发笃定起来,毅然回答:“敢!”
苏谯并未多言,只是领着换装之后的朱允炆悄无声息地出了皇宫大门。
毕竟,他从小成长环境局限于宫闱之中,尤其在父亲离世之后,他的世界就更局限于这里了。
朱元璋对朱允炆呵护备至,生怕他遭遇丝毫意外。
离开皇宫后,朱允炆好奇地打量着金陵的繁华景象。
苏谯却吩咐车夫驶向城隍庙,随着马蹄声响起,窗外景色缓缓变幻。
“殿下心中的为君之道为何?”苏谯凝视着朱允炆问道。
朱允炆听罢陷入深思,随后郑重答道:“便是永远如今日这般,天下人都能吃饱饭!天子无为而治,太平无事,大道推行,礼乐昌盛!”在朱允炆心中,朱元璋是他的偶像,唯一的瑕疵是对文官略显严厉,但这只是小事。
将来他登基,只需一道圣旨便能扭转现状。
苏谯闻言轻点了点头,却出乎意料地说了一声:“错!”“殿下第一句话就大错特错了!”苏谯的目光瞬间锐利起来,“殿下是否真以为如今天下人都能吃得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