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知县何腾蛟由中原诸多绅士联合推崇入朝,封武英殿大学士,并加授兵部侍郎衔进入内阁辅政行列之中。
实际上孙传庭和洪承畴两位皆属旧时官员,系朱由检事先选定。
而后面加入堵胤锡以及何腾蛟二人,则全是朱元璋亲自要求添加进名单里的。
在历经一轮大换岗后,朝内少数能独立于风浪之外的人物就是这二人。
于是,朱元璋便仔细阅览他们近年所递呈上的所有报告文书。
仅仅浏览了一部分之后,
心中便立下一判断:此两人绝对可用!
不但能用,而且极有大用!
至少,他二人远胜过自己为朱允炆选中的那几人。
身为大明的奠基者,朱元璋在任人唯贤上确实展现出了独特的慧眼和果断。
尤其是堵胤锡这个人,让朱元璋隐约觉得,未来其成就或许能比肩昔日李善长。
曾经内忧外患的大明,在各藩王陆续下葬之后,居然奇迹般地平静了下来。
只要这一届科举顺利举行,把新科进士充实到朝廷里,摇摇欲坠的大明就能勉强支撑下去了。
在辽东盛京那边,刚回师不久的皇太极也察觉到了大明的变化。
而范文程仿佛一夜间老了十岁。
几天前家中来信。
得知老家祖坟已被当地百姓刨平。
皇太极脸色沉重地半躺在椅上,无力地举起手中的书信低声问范文程:
“范先生,朕打算主动放弃帝号,向大明称臣求和。
您看,大明会答应么?”
范文程苦笑道:
“陛下,这怎么可能……”
别说因为宗室二十五万人的事情,就是当年杏山屠戮二十万降卒一事,大明也不一定肯答应对清议和。
何况南宋失败的例子就在眼前。
谁若劝朱由检议和,就是当代的秦桧。
朱由检如果真答应了,就会成为另一个赵构。
少不得要被后人塑成跪像,供奉千秋万代。
皇太极咬牙低语:
“若朕割让盛京与辽西诸城呢?”
范文程低头无言。
“陛下恕臣直言,打到今日这般田地,我大清与大明已然结下了不死不休之仇。”
皇太极近乎绝望地看着地图上的顺天府,紧咬牙关道:
“我们三十多年惨淡经营的辽东,就这样拱手送给汉人了吗?”
他知道,如今虽大明辽东多是老弱残兵,
但就其现有国力而言,
不过一年之期,便可再于关宁两地练出十万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