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相顾失色,无人敢正视龙椅。
洪承畴更是连连叩头:"臣不敢!"
说实在的,朱由检心底其实很希望洪承畴能拾起那柄剑刺向自己。
这棘手的局面,谁愿意承担就归谁。
眼见洪承畴保持沉默,朱由景将视线转向其后的众人,声音骤然严厉:
“谁若有怨怼国丈之心,站出来!拿起这把剑,杀掉朕!”
“告诉历史,大明亡于君臣利益之争!”
“好让后代看到,我这朝代的君臣有多大作为!”
朱由检清楚得很,其余后果他不敢打包票。
然而只要有人持剑弑君,国家崩塌的重责就会即刻全然落在满朝官员上,而他自己反倒会被后世同情怜悯。
乾清宫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之中。
朱由检深深吸气,在龙椅中安然落座后叹息说道:“各位大臣对内帑银两的来历感到疑惑吗?”
此刻,他直截了当地道出答案:“这些钱源自民间借款!”
“待我朝肃清朝内外之动乱,天下恢复安宁之时,这笔银子必数分文不缺地偿还给百姓!”
话音落下,几位殿后的谏言官瞬间躁动。
“陛下何等尊贵岂可与黎庶借贷以平定战乱?”“我朝富有天赐四海资源,望陛下退钱归于民户,您如此威严何必倚靠些许民间之财?”
他们还未说完时,朱由检已然嗤之以鼻。
"一派胡言!”
“外敌皇太极已兵临城下进逼京城了,莫非还要朕放弃借来的军饷?”
“王承恩!"
远在殿内的太监王承恩浑身抖动起来,连忙应声上前。
"小人在此,请旨。”
“将其拉到午门之外,当廷杖杀。”
朝廷上下惊骇失色,那几个准备替该谏官开脱的人忙高声抗议。
“圣主啊,祖制不可更改!明朝从不处死直言官员,他只是……”
还没等他们多加争执,洪承畴却已经捕捉到了朱由检话语背后的深意,赶忙顺着皇帝的意思大声喊道。
“陛下方才声称:待到天下彻底恢复安定后便要如数偿还民间借款吧?”
这一嗓子犹如当头棒喝,让群臣纷纷恍悟。
此刻还惦记那书呆子安危又作甚呢!不管是空口白牙也好,有实际凭据也罢,反正这笔借款是有着落地去向的!
相较于此君主直接否认赖账更是万般有利。
当下便有英国公张至极抢声道:
“哪能呢阁老担忧过虑啦。
我圣上睿智非凡,怎会背叛民众信任!"
一连串赞美帽子迅速戴在了朱由检的头上。
那位已经被拖出殿外、被捆绑架行的可怜言官彻底暴怒,开始谩骂不止。
可惜被锦衣卫迅速按住了喉咙……
看着群臣齐心一致的表态,朱由检缓步站起,淡漠开口:“既然借下了这笔款项,就从未想过去逃避这笔债务。”
”只要大明仍在,朕定认此帐,必如期偿还。”
这句话让洪承畴立懂其中玄机,大明若存则归还银两无虞;反之大明覆亡之际他们的养老积蓄也全都要殉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