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旁的唐王朱聿键却双眉紧锁,目光忧愁地望向城外。
“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啊。”他轻声说道。
而朱审烜却不以为然,“城里地方不够了吧。”
接着他又笑道:“我们朱家的人各个都有福气,要是太祖爷看到如今子孙如此繁盛,怕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呢。”
他顿了顿,“哦,对,中间挖的大坑,我想是用来做池塘的吧。
我就喜欢在池塘边听戏,否则都吃不下饭呢。”
各藩中,
城外确实正在大规模施工建设。
平常很少能看到施工现场的这些藩王们,都觉得场面相当浩大。
然而唐王朱聿键的心思完全没放在这里。
那些在外面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是在修建行宫。
那中央挖开的地方,也不像是在造池塘。
更像是……一座大营的模样!
这时,在齐化门城楼上的众多藩王正眺望着外面的这个所谓"工地”时,
两名小太监急忙赶了过来,向着众人施礼道
"各殿下,陛下有旨,明日将于郊外祭天告慰祖先,请各位准备衮服提前安排好。”
朱审烜听了皱着眉悄声问,
"公公可知道,这一路花销以及各家藩名之事?”
依照朱元璋立下的规矩,
自宗室起名字那天起就按月领取俸禄。
不过随着宗室人口的增加,这一制度渐渐失衡。
因太祖并未明确限定多大的时候才需起名字。
所以从万历朝开始,宗人府就开始拖延宗室成员的起名工作。
结果一些偏旁系子弟终身都没得到姓名资格。
各藩的俸银通常由王府亲王领取,
然后再根据亲王意愿分发给子嗣。
若是此时为诸位子孙都起名,
朱审烜的每月饷钱起码能加倍!
这小太监并无隐瞒,
笑着答道,“陛下倒没提及路上费用。”
又补充到,
"不过名字这事快有了。
礼部最近都在为藩王们的子女命名,祭祀结束后正式颁发。”
听完此话,朱审烜不禁心中惊愕。
与将来每月增添的那么多份量相比,
这点旅途花销实在不值一提!
得知这个消息后,在场的三十余位藩王立刻笑逐颜开。
”本王替子嗣谢过陛下!”一人欢喜言道。
“算了,算了吧!我们好久未行大典了,赶紧去礼部演练一遍仪式,莫在陛下前丢丑了!”
这时候他们才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