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谯这番话仿佛一道阴影,在朱允炆心头久久无法散去。
一直以来,朱允炆都将黄子澄与齐泰视为最重要的左膀右臂,但这一刻,他也开始深思:倘若他们只是利用自己呢?恍惚间,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心中悄然响起——或许苏谯说得很对?
此时,东宫之内,太子妃吕氏眉头紧锁地看着黄子澄和齐泰两人,“二位先生,允炆不会有事吧?”面对担忧,黄子澄摇头安抚道,“娘娘不必忧心,殿下身边有人保护,锦衣卫亦有暗线跟踪,断无意外。”紧接着补充,“况且,只要能说服苏谯归顺殿下,殿下储君之位便安然无恙。
这点小风险与储君位置相较,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黄子澄此言一出,吕氏略显放松了些许。
“是啊,储君……储君之位……”她深吸一口气对着黄子澄行礼言道,“若是允炆将来登基称帝,必不会忘记先生大恩!”黄子澄笑呵呵回应:“为了大明国本稳固,纵使吃点亏也是无妨。”话音刚落,门外突然传来了马匹嘶鸣之声,三人顿时眼睛一亮。
“娘娘,殿下回来了!”果然,下一刻便瞧见了朱允炆与苏谯二人缓步行下马车。
令众人意想不到的是,苏谯并未跟随入殿,仅在宫门处朝着朱允炆微微一笑躬身告退:“既然如此,微臣这就告辞了。”朱允炆机械般地回礼:“苏先生慢走。”这一幕落入眼底,让黄子澄几近兴奋得快要失态,“殿下看来是成功收服苏谯这小子了!”
齐泰亦随声附和:“难得啊,这小子即便是陛下面前也未见这般温恭的态度。”在两位谋士心中早已认定苏谯为未来继位的关键所在。
此时见状,太子妃吕氏自然难掩喜悦之意,却又适时提醒两人:“今后还请以礼相待,莫要言行太过随意,给允炆徒增烦恼。”
意识到言谈不当的二人赶忙低头谢罪:“娘娘息怒,吾等失言,请娘娘海涵。”随后目光紧紧锁定走进慈庆殿中的朱允炆。
踏入殿门,母亲吕氏亲自端了一杯热茶送到其面前,带着欣慰笑容开口说道,“想必刚才劝服苏谯费了不少唇舌罢,喝口茶润润喉。”同时黄子澄也上前祝贺道,“恭喜贺喜,自此天命所归矣。”
齐泰看着满脸好奇问道:“还不知殿下是如何做到的?望解惑。”朱允炆苦笑着拱手解释,“并非什么大事,不过是些寻常道理罢了。”一旁听着的吕氏眼中闪烁着欢喜之情说道,“允炆这是学会了谦虚,甚好,继续保持这种品德。”
朱允炆面露无可奈何之色,轻声说道:"娘,真的无妨,我仅仅说了一句话而已。
"
黄子澄听后顿时惊呼:"昔日张飞一声吼能够震断当阳桥,如今殿下一句话就石破天惊,实在精彩绝伦!只是。。。不知道殿下具体说了什么?"
朱允炆苦笑一下回答:"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表达了我不想当太子的想法。
"
话音刚落,整个东宫鸦雀无声。
吕氏面部抽搐,内心波澜起伏。
自己把大好青春全献给了皇宫,现在已经守寡一年多,你居然突然说不想当太子?
"你、你怎么能这样!"
黄子澄和齐泰也目瞪口呆地看着朱允炆。
如果朱允炆不当太子,他们多年的努力顷刻间便化为乌有。
"殿下,慎言啊!"
朱允炆神情坚定地看着几人:"我已经考虑清楚了,我真的不适合做一国之君……"
未等说完,“啪”的一声脆响传来。
吕氏毫不犹豫地给了朱允炆一个耳光。
这一巴掌比当初苏谯在牢房里打他的那些还要痛楚。
这位平日温柔知性的母妃此刻如同市井泼妇一样怒不可遏地甩出了巴掌。
"朱允炆,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黄子澄急忙安慰吕氏:"娘娘莫要生气,一切都是我们的过错!"
朱允炆惊讶地看着旁边的黄子澄:"先生,连你也认为我错了么?"
黄子澄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转变:"这到底怎么了?"
吕氏、黄子澄和齐泰的反应更印证了之前苏谯所讲的话——什么天命所归、苍生福祉,统统是谎言。
他们在利用自己罢了。
面对至亲的母亲和往昔尊敬的老师,朱允炆心中五味杂陈。
“娘,我让您失望了。”随后朱允炆郑重其事地向吕氏磕了个头,转身离开慈庆殿。
吕氏呆滞地看着儿子离去,胸口剧烈起伏着,言语凌乱起来:"你、你竟敢这样!"
话未说完就感到一阵晕眩,双腿无力瘫坐下去。
周围侍从们立刻涌上扶住她。
吕氏高喊着:"允炆!你去哪里?不许你们拦着他!不能让陛下知道啊!"
这时黄子澄如梦初醒:"娘娘请放心,我们这就去追回殿下!齐大人别愣着了,快走啊!"
两位大人将礼仪抛诸脑后,匆匆追了上去。
心中心绪翻涌:殿下,这皇位怎么能轻易放弃!要是被燕王得了天下,简直比死还难受!
与此同时,整个东宫已经乱作一团。
然而,这场风波并不仅局限于此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