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骑马持铳,率数十宦官冲入敌阵,却被叛军围困。
最终不得不返回宫内。
黎明时分,京城火光漫天,崇祯亲赴殿前敲钟召集群臣。
然而,竟无人应答。
崇祯长叹一声:"众卿辜负朕矣!
两百七十余年的江山,今日竟至沦落,皆因奸佞误国,致使今日之局!"
局势愈发严峻,已是回天乏术。
在一名宦官的陪伴下,崇祯走到一棵槐树前,自缢而亡。
临终前,在衣襟上留下遗书:
朕自登基以来已十七载,逆贼竟至京都。
虽朕德行浅薄,致使逆贼猖獗,然皆众臣误我。
朕今赴死,无颜见祖宗于九泉之下,摘下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处置朕尸,莫伤百姓一人!
---
乾清宫中,韩成的话语徐徐传出。
起初平静无波,渐渐转为慷慨激昂,最后则带上了几分哀伤。
后世之人回顾这段历史,看到崇祯的结局时,心中亦感慨万千。
无论如何,即便他之前犯下诸多错误,单论气节而言,崇祯是值得称道的。
随着韩成话语的终结,乾清宫内寂静无声。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均未开口。
显而易见,他们仍沉浸于刚才的故事之中,尚未回过神来。
朱元璋与朱标二人脸上皆是复杂的表情。
这种沉默持续许久,直至朱元璋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呼出。
他对崇祯的看法,也较最初有了显著变化。
尽管依旧认为崇祯过于愚钝,
但他不得不承认,崇祯在气节方面尚存可取之处。
至少没有丢掉他们朱家的颜面!
不像那个宋朝的皇帝那样,软弱无力。
应有的骨气,一点也没保留。
行什么屈膝献礼。
什么妃子、公主、贵族后代,都被外族任意欺凌。
无数人因无法承受这种羞辱而**,有公主甚至因此死亡……
想想就令人感到羞耻和愤慨!
如果他有这样的子孙,也跟宋朝那些皇帝一样,他恐怕真的会气得呕血而亡!
“**,咱们的这个子孙,不管是不是愚钝,总归是没有给我们朱家丢脸!”
过了许久,朱元璋才缓缓说出一句话。
太子朱标表情复杂。
**在生死关头做出的选择,也让他改变了对**的许多看法。
朱元璋说完这句话后,乾清宫再次陷入寂静。
很显然,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还沉浸在明朝**和**皇帝去世的情绪中,尚未走出来。
这样又过了片刻,朱元璋才再度开口。
他看向韩成道:“你跟我说了这么多关于我子孙**的事,说我子孙做了这么多蠢事。
怎么听来,好像大明的灭亡全是咱们子孙的过错?
难道那些臣子们就没有一点错吗?”
说话时,朱元璋的语气有些不对劲。
很显然,韩成刚才提到的**死亡对他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让他下意识想要为**辩解些什么。
韩成摇了摇头道:“陛下,并非如此。
大明的灭亡不能全怪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