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之前提出的‘免差役、免赋税’等口号,如今他也难以维持。
财政上存在巨大缺口。
那该怎么办呢?
只能向京城的富裕官僚和富户们借钱。
如同往常一样,李自成很快颁布公告,号召大家捐款。
并规定了具体数额:内阁大学士需捐十万两,侍郎及各部尚书则需三到五万两以上。
此令一出,原本欢天喜地迎接闯王的官员们顿时傻了眼。
不是说闯王来了就不用交税了吗?
为何如今又要捐钱?
大明时皇帝要求捐钱,闯王来了还是捐钱,这闯王岂不是白来了?
这些官员们立刻心生不满。
他们改换门庭追随闯王,本是想保全自身利益,而非散尽家财。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自有应对之道。”
昔日,他们尚能应对**之事。
于是乎,这些人又聚在一起装穷,仅拿出些许财物敷衍了事。
在他们心中,如此行事万无一失。
就连那大明的正统天子都能被这般应对,更何况区区一个李闯王呢?
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
李自成得到这笔微不足道的财资,勃然大怒,认为这些人是在侮辱他。
文斗不成,便直接动粗。
一场严厉的拷掠就此展开。
将那些人抓起来,用蘸盐水的鞭子狠抽,施以火烧、断肢等酷刑。
严刑拷问……
“好!好!打得痛快!!”
先前一直侧过头去的朱元璋,终于按捺不住。
忘了与韩成争执,猛然转过头,拍手叫好,情绪激动。
“打得妙!这些**之徒!
这李自成做了一件大好事!”
朱元璋难得出言称赞李自成。
由此可见他对大明那些**贪官污吏恨到了何种地步。
太子朱标虽未言语,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也感到十分畅快。
韩成面带笑意,待朱元璋发泄完激动情绪后,才继续说道:
“你们可知,李自成此次拷掠所得几何?”
经过之前的对话,朱标已了解韩成的脾性。
知道他若无人搭腔便不会继续说下去。
而他父亲的性格自然不会主动配合。
所以这担子又落在了朱标身上。
“有一千万两?”
朱标聪明地开口,并报出他认为极高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