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重返1977镶黄旗 > 第65章 郑导把高远恨上了(第3页)

第65章 郑导把高远恨上了(第3页)

高远嘿嘿笑道:“好看吧,我也觉得好看。”

“瞎说什么呢你?”瞪他一眼,姑娘红着脸对乐黛云说:“老师请喝茶。”

乐黛云接过茶杯道声谢,又笑眯眯打量二人一番,咂摸出点儿味道来,见李健群转身走了,她低声问高远道:“看上那姑娘了?”

高远也小声蛐蛐:“您目光如炬。”

乐黛云扭头儿就跟王瑶八卦起来,“年轻人向往爱情呢。”

王瑶的目光追逐着李健群,“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嘛,是个不错的姑娘啊。高远,放心大胆去追,老师们支持你追求爱情。”

高远惊讶道:“咱们学校不是不让同学们谈恋爱吗?”

王瑶说道:“那是不让在学校里谈恋爱,怕会影响学习。”

“也就是说,在外面谈恋爱,学校管不着,懂了,谢谢老师提点。”

“我可啥也没说啊,都是你自个儿猜测的。”

高远笑而不语。

座谈会是由汪阳主持的。

老厂长先对北大中文系老师、教授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然后又说了一堆官话、套话。

他说完,又让王好为导演给老师和教授们介绍一下电影的拍摄情况。

于是王导接着讲,已经拍到什么程度了,还有多少戏等着拍,预计什么时候能拍完巴拉巴拉。

记者们也不闲着,捧着照相机拍拍这个照照那个。

还给高远来了两张特写。

这货比画剪刀手,很二的样子。

不过在记者们眼里,简直是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儿啊。

一个叫陈贝贝的女记者也不怕浪费胶卷,咔咔咔给高远来了个三连拍。

王导介绍过影片的拍摄情况后,轮到高远发言了。

江南之引导他:“高远,你就简单说说创作这个故事的心路历程吧,是什么因素让你萌生出要创作这么一个喜剧故事的?”

是因为缺钱呐。

高远默默念叨句大实话,口是心非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具体因素,非要找一个创作思路的话,我记得去年高考结束后,我去棉纺厂给我小姑送东西。

在厂门口等待她的时候,听到了几名工人师傅的交谈。

工人师傅说,生产线新安装上的光电探纬器简直太好用了,不仅节省了操作时间,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留意上了,等小姑回到家后,我问起她光电探纬器的工作原理。

她跟我讲了讲。

又说,生产线上自打安装了这台小机器后,确实节省了人力成本,尤其是她们这些一线工人,明显感觉到劳动强度比以前下降了许多。

我小姑还感慨,科技叫生产力。

她这句话才是我创作这个故事的源泉吧。”

江南之点着头,笑道:“科学技术叫生产力,这个重要论断早在75年9月26日,邓公在听取中科院的工作汇报上就提出来了。

高远,你小姑能记住这句话,说明她是个勤学好思的女同志。

你能从她这句话中琢磨出一个故事来,并在故事中将科技推动工厂发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个敏锐的观察力,和延展性深入的思考能力,也值得赞扬。”

没等高远开口道谢,吴组缃接着江南之的话往下说:“作为一名剧作家也好,还是作为一名文学家也罢,深入细致地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人群,都是必须要去培养的一个习惯。

高远这一点做得难能可贵,他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刚劲有力的笔触创作了一个好故事。

《瞧这一家子》这个剧本我们在座的老师都看过,起初不太敢相信这个剧本是出自于小高远的手笔,还有人质疑过,是不是小高远请了代笔。

后来我记得南老跟他当面交流过一些剧本的细节,这才印证了这本子确是高远创作的。

作为你的老师,我们为你能够写出这么一个好故事来感到骄傲。

但也给你提个醒,我们可以骄傲,你一定要戒骄戒躁,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故事来,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服好务。”

高远笑着说道:“先生,学生记下了。”

吴组缃欣慰点头,又对记者们说:“记者同志们不是一直想采访一下我们中文系这位大才子吗?现在可以向他提问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