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向中山相告状,已经是把自己置于与周武水火不能两立的境地。
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在与周武对立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知道自己编造出这些话不太妥,但他别无选择,好不容易得了个三百石的县尉之职,可不能就这么没了。
而皇甫嵩对周武没有立即遣散人马并不气愤,却对刘备所说的周武对功劳封赏有怨言感到十分恼火。
认为周武是在怨恨自己抢了他的功劳。
皇甫嵩带领五千人马,和刘备一起赶往安喜县。
安喜县。
周武派去邺城的探卒快马回报,说是皇甫嵩率领五千人马往北赶来。
皇甫嵩并没有扬言要来安喜,因此外人只知道他率兵北来,却猜不到他要去哪。
就在周武琢磨不透之时,功曹郑康来了。
“周县令!”
“郑功曹!”
二人相互见礼。
功曹虽然只是郡吏,却是除太守国相之外,郡国中最有权力之人。
“周县令此前解了汉昌之围,我铭记于心,一直想当面向周县令拜谢,今日终于有机会了!”
郑康严肃的向周武躬身作揖。
周武连忙扶住,问道:“郑功曹今日来此,不是专程来向我示谢的吧?”
“当然不是,周县令可知我为何而来?”
周武略微沉吟,说道:“可是为了冀州牧皇甫将军率兵北来之事?”
郑康点头道:“正是,我有好友在州府任职,他派人来说,安喜县尉刘备到邺城拜见了皇甫将军,皇甫将军亲率五千兵马北来,是冲着你来的!”
“看来刘备是不把我置于死地不罢休啊!”
“周县令,你那两千人马必须立即遣散,如此方可避罪!”郑康正色道。
周武笑道:“无妨,这两千人马我已经让他们去屯田,如今他们都是屯田之民,而非为兵。”
郑康暗喜,没想到周武竟然还有这等机智,让这些人马去屯田,有贼时可为士,无贼时则为民,又能种田存粮,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虽好,只是……”郑康又担忧道,“我担心皇甫将军不会善罢干休,你还是小心为妙!”
“郑功曹放心,此事我自有应对之策。”
“那就好。”
送走功曹郑康,周武带着典韦,又到屯田的地方转了一圈,回来县衙坐等州兵。
两日后,皇甫嵩率领兵马浩浩荡荡的到了安喜县。
周武带领众县吏出城迎接。
“拜见左车骑将军!”
皇甫嵩身兼两职,而左车骑将军之职比州牧大,因此见面称呼将军之职。
皇甫嵩坐在马上,阴沉着脸,先是举目四顾,然后盯着周武冷冷问道:
“周武,你的人马呢?怎么不带来迎接?”
周武回头一指,朗声答道:“将军,安喜县吏皆已在此,哦,不对,还有县尉刘备,正在将军身后。”
刘备也骑在马上,没有下马,就在皇甫嵩身后,脸上似乎挂着一丝得意之色。
“不是这些人,你那两千人马呢?”皇甫嵩直接问道。
“原来将军说的是他们,他们正在屯田,而且,他们现在已经不是我的人马,而是安喜县的屯田之民!”
“屯田之民?!”
皇甫嵩显得非常意外。
就连身后的刘备也是面色突变。
好好的人马,怎么变成屯田之民了?
“不错,本来我让他们各归乡里,可是他们说,归乡无田,又有贼寇之患,因而不愿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