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从荒野开始的诸天轮回笔趣阁 > 第12章 民族气节(第2页)

第12章 民族气节(第2页)

12日,日军的攻击达到最高潮,南京城防全线动摇,成千上万的国官兵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自地扑向日军,用自己的身躯阻挡敌人的进攻,到处是咬牙切齿的肉搏厮杀……

12日的深夜,接到命令的部队在匆忙撤退,没接到命令的部队在继续血战。

方圆几十里的南京城,已经被日军围得水泄不通,到处都埋伏着日军交叉的火力网,打得残破不堪的中国军队,若要正面突围,很难冲出日军强大的火力封锁线。

城北没有日军,可以通过挹江门到长江,渡过长江就可以逃出地狱。

但汹涌的大江拦断了退路,那天深夜,没有桥梁、没有船只,又是寒风刺骨的冬天……

当时大约有4万多军人和数万难民,全部聚集在挹江门内,但只有一个7、8米宽的城门。

人多城门窄,鬼子又打来了,日军的大炮不断落在挹江门附近,一颗炮弹落在人群中,就炸死很多人。

人们都急着逃命,拥挤到人贴人。

如果跌倒,肯定被踩死。

即使挤过了挹江门,面对的却是波浪滔滔的江水,士兵和市民只能望江兴叹。

有更多的伤兵、老人妇女和孩子,呼天抢地嚎啕大哭,却毫无办法。

13日,日军攻入南京。

下午,2支日本海军小型舰队包括数艘炮艇和巡逻艇,突破乌龙山要塞,到了下关的长江中。

当时江面都是逃生的中国军民,触目都是人满为患的小船和漂浮挣扎的军民,他们根本无法抵抗日军的枪炮。

日军的炮艇朝小船开炮,机枪对着江面上黑压压的人头密集扫射,在江面上被日本军舰撞死,子弹打死和打伤淹死的达数千人,一江都是呼救声惨叫声,现况极为惨烈。

中国军队十余万官兵在被日本军队重重包围又失去了退路的情况下,一部分国军官兵主动返回城内,与日军奋力抵抗,这些人基本都没回来。

其他的官兵纷纷地换上了便装,以难民的身份躲到了南京城的各个角落中,这样,也就和成千上万的真正的难民混杂在一起了,而另外的一部份官兵,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集体做了日寇的俘虏,而残暴的日寇是从来不收留俘虏的。

几天之后,这批集体被俘的中国官兵就被日寇野蛮地屠杀了。

屠杀了俘虏之后,剩下的就是混杂在难民群中的中国官兵了。

在随后6个星期里,日军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将所有的青壮难民统统屠杀了。

3o万有血有肉、有父母有亲人有妻儿的中国人含泪、含愤、含冤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当时江面都是逃生的中国军民。

这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最黑暗的一页!

炎黄子孙,铭记国难啊!我泱泱中华,一个历史悠久,拥有四大明的民族,落到如此境况,真令人肝肠寸断欲哭无泪!

12月18日,在长江边的草鞋峡,生了整个南京大屠杀期间最大的一起暴行,57,ooo多名中国战俘和平民遇难。

令人无法想象,五万七千多人,一次性被屠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

中国军民被反绑了双手,然后被勒令排成四队,向江边走去。

当他们到达江边时已天黑。

草鞋峡寒风吹面,早已经埋伏在高地的日军的机枪响了。

在疯狂的扫射中,中国军民血花飞溅,一片片倒下。

在燕子矶公园内江边的石矶山顶,燕子矶遇难同胞纪念碑立在这里。

南京陷城之初,难民如潮相率出逃。内有三万余解除武装之士兵暨两万多平民,避聚于燕子矶江滩求渡北逃,遭日舰封锁达五万余人。

被大队日军包围,继之以机枪横扫,悉被杀害,总数达五万余人。

燕子矶和草鞋峡,这两处地势都十分险要,鬼子居高临下架着机枪扫射,被反绑了双手的军民除了投向长江,基本上没有反抗的余地。

在寻找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中,有个细节深深地震撼着我:一个母亲临死前能做的努力:1937年12月,9岁的常志强亲眼目睹:父亲和三个弟弟被日军枪杀,被严重刺伤的母亲挣扎着给两岁的弟弟喂了最后一口奶后死去,弟弟也被冻死在寒风中。

燕子矾遇难同胞纪念碑。

即使是在最恐怖的时候,中国人的反抗并没有停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