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的国际交流没有那么频繁和便利,所以姜纹征战威尼斯这样的事媒体预先都没有多少消息。
不过等结果一传回来,二勇肯定不止通知了马杭一个。
媒体陆陆续续开始收到风,第一反应大多是疑惑。
“马杭?怎么又是马杭?同名同姓?”
“不是同名!就是那个马杭!唱《心太软》的马杭!”
“你确定?”
“确定啊!之前就有报道,他考进了北电嘛,姜纹的电影是他入学之前拍的。”
马杭以歌手闻名,对他没那么了解一时还不敢相信。
不过只要跑一趟北电,就立马没有二话了。
因为校长要求的那道横幅已经在大门口高高挂起,老远就能看到。
这下不得了。
一位中国演员荣获史上最年轻的威尼斯影帝,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了。
结果他还有另一个大名鼎鼎的身份,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
多好的素材啊!
记者们一拥而至杀到北电,想要抢到这个头条。
然而,所有人都吃了闭门羹。
马杭能安心住在北电,校方的管理还是很严密的,闲杂人等没法轻易混进去。
在他主动表达了不想受到太多打扰的情况下,这点小意愿还是能够得到满足的。
当然,记者们也没有空手而归。
他们被请到了校长办公室,听了一肚子“电影学院的教学成果”。
写篇稿子交差是没问题,但没见到马杭本人实在遗憾。
尽管如此,他们回去之后还是绞尽脑汁脑补出一个精彩的故事。
《最年轻的威尼斯影帝是如何练成的?》
《你所不知道的马杭:天才歌手的演技之路》
《三十岁姜纹呕心沥血创造惊喜,十八岁马杭惊才绝艳震惊世界》
媒体哐哐一通报道。
既然采访不到本人,那就各种能沾上边的都问一圈。
比如马杭毕业不久的京城二中,班主任老王出面认证他一早就变现出过人的文艺才能。
同时,少不了夸他几句什么“品学兼优”“助人为乐”之类的。
马杭甚至发现,有媒体采访到了正在清华军训的高远。
胖子居然把他编的那些离谱童年小故事堂而皇之的登上了报纸。
相信看完这些报道,大家对马杭的天才人设会深信不疑。
马杭本人的生活,不可避免的还是受到了影响。
尽管北电的保安可以把记者拒之门外,但挡不住本来就能进进出出的业内人士。
首先,学校门口那横幅就惊动了整个校园。
93跟92级的表演班都成群结队过来看热闹,看看这影帝到底长啥样。
由于学制调整,表演系没有91级,在校的就这三个班。
这还不包括其他专业的同学,比如导演系好像就对他比较感兴趣。
再比如,隔壁北影厂好多人专程过来串门儿。
“哪个是马杭啊?”
“就那个!排头那个大高个儿!”
“像,真像。”
“像什么?”
“像姜纹啊!”
他们就站在军训的队伍旁边指指点点,好像看什么稀罕的西洋景儿似的。
马杭心说我这是成动物园里的猴子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