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常卫最后当然还是同意了接拍《那山那人那狗》。
不仅同意了,而且他对此非常重视。
所以……
上来就跟马杭吵了一架。
“不行!我不同意!”
“什么你就不同意?这人选在你答应当导演之前就定下来了,比你定的都早!”
“我不管什么之前,现在我是导演我说了算!”
他们俩在讨论女主角的人选。
《那山那人那狗》讲的是一位即将退休的乡村邮递员,为了交班给自己的儿子陪他走了最后一趟的故事。
人称乡村公路片,而且是用两条腿走的路。
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说是女主角,其实是个没名没姓的侗族姑娘。
她在故事当中更多的是个符号,是个意象。
既然连名字都没有,可想而知戏份多少。
这个角色,马杭一早就决定要给左晓青的,并且是他向欧阳长林提出的第一个条件。
左晓青还是湘省姑娘呢,这不正好吗?
本来就无所谓,无论潇湘厂还是北影厂都没反对。
顾常卫偏要挑这个刺,马杭都气笑了。
“她哪儿不合适,你说说哪儿不合适。”
“她在电影学院才念了一个学期,基本功都没练扎实,这个阶段本来就不应该出来接戏!”
“那我不也才一个学期吗?照你这么说,我演《阳光》的时候都没上过电影学院!”
“你说得对,你要是不想演正好,我去找其他人!”
“老顾啊老顾,你的格局真的比老姜差远了。”
两人一顿互喷,然后发展到人身攻击。
顾常卫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把马杭踢走,没有他就没有这部电影。
或者说,至少不会现在有。
他也不是认为左晓青无法胜任侗族姑娘这么个小角色,那还是蒋文丽的学生,自己印象也不错。
说白了,他借题发挥争的其实是:项目的主导权。
顾常卫承认《那山那人那狗》是马杭攒起来的局,但不能凌驾在他这个导演之上。
他的要求很明确啊,“我是导演我说了算”。
还是在蒋文丽的调和之下,这场争执以双方和解收场。
顾常卫同意接受现在已有的演员安排:马杭饰演儿子,左晓青饰演侗族姑娘。
同时,马杭承诺不再干涉包括选角在内的任何工作,充分尊重导演的权力。
“成交!”
说实话,除了儿子之外电影也就只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父亲。
父亲跟儿子都是这一段路上的主人公,至于到底哪个是“男主角”略有争议。
那不管,反正马杭一开始就是照男主接的,演员表里打死都得给他写第一个。
最多,算双男主咯。
顾常卫想选就让他选好了,马杭没意见。
应该说这部电影的主导权已经两易其手,马杭从欧阳长林那边拿来,现在交给了顾常卫。
这个导演他当的是很上心的。
除了选角,马不停蹄的找了相熟的编剧做改编。
同时,顾常卫决定在春节之前跑一趟湘省为电影选景,并与潇湘厂那边的工作人员提前见个面。
作为一名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他在美学上肯定要秀一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