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显而易见,
后世的完善制度是经过漫长岁月逐步演变而来。
此刻骤然推出,很可能演化成新的内阁制度。
朱元璋面色阴晴不定,低头沉默不语。
他并不愚蠢,
对朱允通所言也有所察觉,只是认为朱允通夸大其词。
新制度确有风险,但他自信能够驾驭。
“唉……”
“看来事情比预想的还要棘手。”
望着朱元璋的模样,朱允通心中苦笑不已。
定了定神,他继续道:“皇爷爷,您觉得对付一个人容易,还是对付一群人容易?”
“嗯?”
朱元璋闻言一愣,皱眉看向朱允通。
他满心疑惑,不解朱允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别猜了。”
“皇爷爷,请直言心中所想。”
朱允通摆手轻声道。
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这本是个简单的问题。
丞相代表个人集权,
内阁则代表一群人的利益集团。
相比之下,
……
(数字6。7与04:59O在此语境下无实际意义,故省略)
后者所面临的困境,绝非浅显的一星半点。
丞相之位,按例不可蝉联。
至于内阁的归属,那便难以预料了。
“单一对手易于应对。”
朱元璋沉默片刻,淡然言道。
他隐约领悟到朱允通的意图,内心充满了矛盾。
对于一个自信至极的人来说,
倾尽心力达成的目标,最终却可能只是徒劳无功。
这无疑是一种深切的痛苦。
显然,
朱元璋正是这样一个自信满满之人。
故而,若突然告知他废除丞相制是个错误,他定然难以接受。
“皇爷爷,您所言极是。”
“一棵树,无论多么粗壮,终究只是孤木难支,即便枝叶繁茂,也无法形成真正的庇护。”
“但若是一片森林,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即便起初微小,终将茁壮成长,遮天蔽日。”
朱允通开口说道。
“允通,咱废除丞相之举,真的错了吗?”
朱元璋目**杂,望向允通,眼神中交织着欣慰、痛苦与迷茫。
这一刻,他仿佛苍老了许多。
坚持己见与大明江山之间,
他最终选择了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