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钰反问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先生尊崇理学,自然认同二程朱子的观点,可陆氏兄弟恐怕会有不同意见。”
陆氏兄弟就是陆九渊兄弟,与朱熹同时代的心学大家,双方多有交集。
还曾在鹅湖辩经,留下了名传千古的鹅湖之会。
马钰拿陆氏兄弟举例,宋濂确实不好反驳什么,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无话可说:
“不论二程朱子,亦或是陆氏兄弟,皆行孔孟之道。”
“评判对错的标准,自然是孔孟思想。”
最后他又反问了一句:“你不也认同孔孟为本吗。”
马钰不禁暗赞,果然是大儒,轻描淡写间就化解了自己的提问,并且还反将了一军。
正常情况下,问题问到这里他就已经无话可说了,或者就是生硬的转移话题。
只是这并不是一场公平的辩论,马钰对宋濂有所了解,而宋濂对他却一无所知。
早在双方刚刚开始交谈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设伏笔,此时终于可以启用了。
面对宋濂的反问,马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四个字:
“信息茧房。”
宋濂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对方这是在说自己掉入了信息茧房里面。
这个大帽子扣的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要说自己没有掉入信息茧房——你都把孔孟当成唯一了,还说没有?
可要说自己掉入信息茧房了,那就是在质疑自己的信仰。
这个帽子扣的实在是……太流氓了。
如果对方是个同等级的对手,或者是个成年人,他都有一百种办法反击。
可马钰是个才十三四岁的少年,有些法子他拉不下那个脸去用。
当然,关键还是他对马钰产生了好感,以至于变得束手束脚。
马钰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公平的和宋濂讨论问题,那不是勇敢,而是无知。
辩论还没有开始他就开始挖坑,信息茧房自然也是挖坑。
否则的话,他闲得蛋疼啊无缘无故讲这玩意儿。
目的就为了在关键时刻拿出来,给宋濂扣帽子。
而且他还敢肯定,这个帽子一定能用的到。
因为只要了解宋濂的都知道,他是理学门徒,以孔孟思想为真理。
不论双方围绕哪个话题展开讨论,最后都会回到孔孟思想本身。
此时他再把信息茧房拿出来,这顶帽子宋濂想不戴都不行。
当然,他也知道,想要用这样的小伎俩难住宋濂是不可能的。
扣帽子不是目的,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将话题的主导权抓在自己手里。
然后将话题引导进入自己预设好的阵地。
所以,在帽子扣下之后,他丝毫不敢给宋濂喘息机会,立即就开口说道:
“我家长辈曾和我点评过天下英雄,认为潜溪先生乃当世文魁。”
宋濂连忙说道:“愧不敢当,虽然我未曾与你长辈谋过面,但通过你描述窥探到的一二分风采,已是让老夫自愧弗如。”
“况且天下文人如过江之鲫,老夫岂敢当文魁之称。”
“先生过谦了。”马钰恭维一句,转而说道:
“我不过是后学末进,连经都尚未治过,岂敢在您面前献丑。”
什么叫道德绑架,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