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崔家的马车里。
崔母本满心喜悦,她坚信崔玉枝夺取案首之位轻而易举。
但是,当她回头看到崔玉枝表情严肃,她的心立刻沉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崔母声音嘶哑地问:“你……”
崔玉枝立刻回答:“不是我的功劳。”
崔玉枝缓缓抬头,看向那个备受瞩目的男子,表情复杂:“我离开考场时听到了他的诗,知道自己比不上,所以没有吟诗。”
如果文人雅士得知崔玉枝的这番话,必定震惊。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崔玉枝从考场出来后,对自己的表现只字不提,因为她听到了蔡志学的诗!
崔母听后脸色大变:“那个三甲案首真的是那个穷小子?”
崔玉枝的目光转向蔡志学,他站在人群中央,像被定住一样,动也不动。
“不是他。”
崔玉枝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别处。
在那里,少年始终保持着平静的神态,就像一只在喧嚣中孤立的白鹤,与众不同。
在喧闹的人群中,他的这份冷静特别显眼。
他是在装模作样,还是真的有把握?在这五千多名考生中,张愚是唯一让崔玉枝一眼就记住的人。
张愚身上似乎有一层神秘的迷雾,让人难以看透。
崔玉枝只是随意地看了他一眼,就无法再将目光移开。
“长得并不特别突出……”
崔玉枝低声自语。
他站在人群中。
蔡志学心里充满了不安,毕竟去年因为“杂科丁等”
的评级而遗憾落榜。
今年他在“诗赋”方面表现出色,创作了一首他至今最满意的诗篇。
尽管如此,要说他不紧张,那纯粹是假话。
消息传得像野火,一下就燃遍了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蔡志学身上。
这时,蔡志学才慢慢反应过来。
他们在说我,我就是那个三甲案首?蔡志学脸色大变,他知道自己的铭圣和杂科不可能全对。
因为铭圣里有很多空他都没填。
但他还没来得及解释,下一秒,周围的人群就像饿狼见到肉一样,双眼冒光,向他冲过来。
“蔡兄,你发达了别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
“志学,你还记得牛婶吗?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那时候你尿了我一身,我就想,这孩子尿得有劲,将来一定能成大器……看,现在不就应验了!”
瞬间,蔡志学耳边充满了奉承和攀关系的话语。
蔡志学被赞得有些得意忘形,看到的全是人们羡慕的目光和渴望将他据为己有的热烈眼神。
“三甲案首”
这个名号的重量极其沉甸,若蔡志学真的获得这项荣誉,毫无疑问,今晚蔡家的门坎会被拜访的人踏破。
文院的大门轰然打开,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三名差役共同抬着一张长达数米的金纸,从文院的墙边慢慢走出。
所有考生都紧张又兴奋。
那就是大家苦等着的金榜。
如果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那五十个名字里,就代表着一步登天,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三名差役安置好榜单后,互相看了看,轻轻点头,几乎同时放手。
金榜如瀑布般金色地从文院墙上垂下。
考生们紧张地审视每一行,寻找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