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李玄则叹息的摇了摇头。
时间轮转,眨眼二刻钟过去。
殿外的太阳光线越发炽烈了,将兴泰殿周围的所有建筑与人事物照的倒影更长,但却显得虚淡了很多。
所有的大臣都回归到大殿两侧站立,他们皆心急的看向殿外,等待群臣妻妾口述证词的结果。
端坐于金銮宝座上的周太宗,朝着旁边立着的一名小太监,问道:“现在过去几刻钟了?”
“回陛下,正过去二刻钟。”小太监回答。
周太宗将目光投向李孟,只见李孟一直镇静如初,不为所动,他暗暗皱眉。
“陛下,群臣妻妾的口述证词奏本,已收集完毕了。”
就在这时,自兴泰殿外,传来一个尖锐的太监声音。
殿内所有人都看去,只见秦公公在前,二名金吾卫抬着一口箱子,箱子里整齐的码放着一本本奏本,在后走进。
“好,都呈上来给朕看看。”
周太宗点了点头,立时命令。
“是,陛下。”
在大殿两侧群臣的目光注视下,秦公公便命令两名金吾卫抬着那口装满奏本的箱子,缓步上前,轻轻的放在周太宗前面的龙案上。
周太宗便伸手,拿起其中的一本奏本看了起来。
群臣,尤其是四皇子李宙与宰相司马无忌都目光紧紧的注视着金銮宝座上的周太宗,通过他翻阅这些奏本时的神色变化。
而揣测这些群臣妻妾的口述证据奏本,是对于李孟有利,还是对他们有利。
周太宗李天策继位帝位多年,前期可称千古一帝,处理政事的能力绝对是顶尖,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查阅奏本的方法。
只用了二刻钟不到的时间,他就翻阅完了一箱子的奏本。
而后,周太宗放下最后一本奏本,他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跪倒在殿前的李孟,脸色稍霁,他看向候在一旁的秦公公,吩咐道:“秦公公,把这些奏本抬起殿中,让百官们都看看,再议六皇子魏武遗风的事。”
“是,陛下。”
秦公公忙点头应命,就招呼着旁边的两名金吾卫随他上前,秦公公轻手轻脚的将那些奏本整齐的码放回小箱子中,让两名金吾卫随着他抬到大殿中。
而后,秦公公拂尘一拂,看着大殿两侧的百官,道:“陛下让百官们查看这些奏本。”
“诸位大臣,请吧。”
……
“遵命,陛下。”
大殿两侧的所有百官齐都高举着笏板,向着端坐于金銮宝座上的周太宗应命。
而后他们纷纷走出,来那一箱子奏本前,一人拿着一本奏本看了起来。
看完后,他们彼此交换。
“这贱妇,真是不要脸,背着我与六皇子苟且魏武遗风,现在还恬不知耻的为六皇子效力,我老钱家,真是家门不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