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那刺骨的冷风终于收拾行囊滚蛋了,像个不讨喜的远房亲戚。
总算,被春姑娘温柔地赶出了门。
大地像是被挠了挠痒痒,悄悄冒出一抹绿意,嫩得跟刚出生的婴儿似的。
草长莺飞,柳树偷偷摸摸抽出新芽,像个害羞的小丫头,刚探出头就红了脸。
这天,一场温润的春雨淅淅沥沥洒下来,细得跟绣花针似的,绵得跟老太太唠嗑一样。
落在身上却暖乎乎的,像春天的第一杯热乎乎的奶茶,甜丝丝地暖进心坎里。
“轰隆!”
天外突然传来几声炮响,震得地皮抖了三抖,跟敲锣打鼓似的。
宋和扯着嗓子喊得跟村口大喇叭没两样:“开春犁了!”
“开春犁了!”
“开春犁了!”
喊声此起彼伏,热闹得跟过年放鞭炮一样,田埂边顿时炸开了锅。
朱元璋亲自抓着那系了红布的曲辕犁,腰杆挺得笔直,像个老农头子要给全天下人秀一把“农活儿我最行”
的绝技。
前面,文官之首、吏部尚书詹徽挥着马鞭,吆喝着拉犁的老牛,慢悠悠地往前挪。
那牛走得跟散步似的,步子迈得比乌龟还优雅,可犁头却稳稳当当划开泥土,分得比理发师给皇帝剪头发还齐整。
后面,户部尚书赵勉跟撒芝麻似的洒下种子,手法熟练得像个老厨子调味。
再往后,几个宦官蹑手蹑脚地拿小铲子把土盖上,生怕弄脏了自个儿那身花里胡哨的锦袍,一个个小心翼翼得跟伺候祖宗牌位似的。
这就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春耕大典,连那位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都不敢翘班的传统活动。
朱元璋这老大哥对农业那叫一个宝贝,每年都得亲自下地犁上几亩,风吹日晒都不带喊累的,简直是皇帝界的“劳动模范”
。
“哈哈哈,詹徽,你给咱快点啊!”
朱元璋一边吆喝一边乐,嗓门洪亮得像在田间吼号子,震得旁边的野草都抖了三抖,“咱这是在给天下黎民做表率,你这速度慢得跟乌龟赛跑似的,百姓们早饿得前胸贴后背啦!”
詹徽满头大汗,喘得跟拉风箱似的,嘴角抽搐了两下。
心想:陛下,您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这把老骨头都快散架了,您还嫌我慢?可他哪敢吱声,只能咬牙硬撑,挥鞭的手都快抽筋了。
旁边的朱允炆瞧着这场面,心里酸溜溜的,像吃了个没熟的柿子,涩得他眉头都皱成一团。
不过他扭头一看,朱允熥也在旁边站着,资格没比他少,心里这才平衡了点,暗自嘀咕:哼,总算没让我一个人吃瘪。
犁完几亩地,朱元璋乐得跟个老顽童似的,哈哈大笑,笑声在田野间回荡,像个得了满分的孩子到处显摆。
詹徽等人却累得跟刚跑完马拉松一样,上气不接下气,瘫在一旁喘得跟风箱漏气似的。
几个宦官瞅准时机,捧着一束金灿灿的麦穗,膝行到朱元璋跟前,谄媚地喊:“恭贺皇上,亲耕行为感动上天!
今年定会丰收!”
那声音甜得跟抹了蜜似的,生怕皇帝一个不高兴把他们踹回宫里扫厕所。
朱元璋摆摆手,示意他们下去,然后带着朱允熥和朱允炆往田里走。
那双价值连城的龙靴踩进泥巴里,他愣是眉头都不皱一下,跟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没啥两样,泥巴糊了靴子,他还乐呵呵地踩得更深。
“熥儿,允炆,你们给咱记住了!”
朱元璋停下脚步,指着脚下这片黑乎乎的土地,语重心长地说,语气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士农工商,农才是百业之本。
没这些埋头苦干的农民,你们在皇宫里吃的喝的都是镜花水月,梦一场罢了。
唐太宗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