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木易宫华讲的什么 > 第126章 徒刑(第2页)

第126章 徒刑(第2页)

女人挑挑眉道,“陛下不舍得了?陛下不是正月里还对王珪大人说起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文帝不怜百姓而惜粮陛下可是说过自己不会做文帝那样的吝啬的人的。”

李世民问:“怎么?朕说你们姓杨的皇帝,你又不爱听了?”

女人托着自己的肚子喃喃道:“我才没那么小心眼,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开皇年间多次饥荒、大旱,文帝对于救灾也是不遗余力。关中缺粮自古有之,皆是依赖于关东、洛阳。开皇十四年京师地震,关内诸州大旱。上率户口就食于洛阳。若移粟就民便是惜民,移民就粟便是劳民,未免有失偏颇了。我年幼时曾问过祖父缘由,祖父说文帝此举是为了借“灾”改制,为后面两年的义仓改官做铺垫罢了并不是像陛下所说的‘不怜百姓而惜仓库。”

李世民沉思半晌问道:“那你觉得此次蝗灾,朕当如何做才是?”

“派人亲巡灾情据实以报为其一,调粮赈灾使百姓不饥为其二,总结灭蝗之法,普及百姓齐心灭蝗为其三,其四”女人说着有些犹豫的看向李世民。

“其四是什么?”李世民颇有兴致的打量着她。

“其四便是要堵住有心之人和无知之人的嘴,这就需要陛下出力了。”女人唇角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弧度。

“依你所言,朕当如出力才是?”男人挑了挑眉。

女人漫不经心的扫过服侍在殿前的宫人,在男人的耳边小声低语起来。男人的唇角渐渐勾起,眼中的忧色逐渐褪去,眸光变得深邃。

李世民勾起女人的下颌,拇指抚蹭着女人红润的唇瓣,未上口脂却依旧动人:“朕发现,你倒是比房玄龄、杜如晦他们更合朕的心意。”

“从北周到隋,我的祖父共辅佐过四位君王,我从小在祖父身边耳濡目染。祖父过世后,我又被送到了炀帝的身边,再后来又是太上皇和陛下比起他们二人,我自然更懂陛下的心思。”

李世民知道这个女人在帝王之术这块是有自己的造诣和骄傲的资本的:“若你是个男子,朕想朕会封你做个中书令。”李世民笑道。

“那陛下就封我个一官半职,好让我有机会为陛下分忧,为大唐效力如何?”婉钰好心的建议道,语气倒不像是开玩笑。

男人靠近了她的耳边,小声说道,“朕觉得就像现在这样挺好的,你白天替朕分忧,晚上为朕效力,不是一举两得。”

男人见婉钰略显落寞的神情,沉默不接话便也不再逗她,“朕还是要感谢观德王养了个好孙女。跟朕说说,你的祖父认为文帝是个怎样的君王。”

女人犹豫了片刻,缓缓开口,“祖父说,文帝克己复礼仪、励精图治、谨慎周密,总的来说算是个很好的皇帝,但却过于多疑。他怕群臣不服,亦不相信自己手下之人,每件事都劳神费力自己决断,然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头万绪,常常日理万机却事与愿违。”

“不错,天下之事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议,宰相筹画,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虚。不过你的祖父知而不谏,亦有其过。”李世民看似公正的品评到。

女人有些不悦的辩解道:“祖父曾三次直言进谏,可却均未被上纳,反而引得了帝王的厌恶与猜忌,后来看似提拔实则夺取了祖父的兵权,让祖父成了个有名无实的散官。朝中之人虽都知晓文帝之性,却都不敢上言。”

李世民看着女人有些不悦的小脸随即安慰道:“若是朕日后所行所言有什么过失之处,朕许你指出,不会因此而怪罪你。”

“我又不是陛下的臣子,又没有臣下之意,干嘛要说些陛下不爱听的呢?”女人朗声道。

“没用,朕不上你的套。朕是你的男人,也是你的君王,朕的命令你必须要服从。”男人笑的狡黠。

“作为陛下的女人,我无名无份。作为陛下的臣民君视我如手足,我视君如腹心。君之视我如犬马,则我视君如国人。”女人答的不卑不亢。

“朕几次想给过你名分,是你自己不屑一顾,现在怎么还怨起朕来了。朕就是要罚你,罚你在朕的身边好好看着朕如何睥睨天下,成为千古圣君。”男人的眼中带着不可一世的骄傲与自信。

“陛下知道如何成为一代圣君?”婉钰问道。

“自然知道!”李世民答的肯定。

“陛下以弓箭定四方,用弓矢多矣,而犹不得其理;更何况得天下之日尚短,又怎敢言何为圣君!”女人言语犀利。

李世民知婉钰是在说当初他所得良弓木心皆不正之事,未想到那日请来的弓工也是说了同样的话,李世民被她堵得一时无语:“你当真是放肆。”

“陛下刚才不是还说,若陛下所言有失许我指出,不会因此怪罪,怎么这会儿就反悔了。”女人略带挑衅的看着男人。

“你!”男人握住女人的后颈,温热的气息吐在她的脸颊上,“伶牙俐齿,就你胆大敢这般与朕说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