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皇朝秘史 > 第10章(第2页)

第10章(第2页)

邪教名曰白莲,就是那个不是在造反就是准备在造反的白莲教,白莲教高层定下了在三月五日这天举国起事的计划。

只能说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白莲教造反的计划一点不周密,早早就被宁朝特务侦之,但官僚系统的迟钝与无能,生生让白莲教完成了不可能的计划,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串联。

承平二百一十余载的宁朝根本想不到邪教徒已经在京师完成了大规模的串联,那一天京师中的白莲教信众齐齐难,主力在宫中太监、宫女、女官等内应的帮助下,一下子就突入了皇城之中,过程像极了差点让清朝提前一百年灭亡的天理教起义。

唯一的区别,就是此时空的白莲教成功了,宁朝的宗室制度和后夏一样,都是集中于京师,结果被白莲教给一锅子端了,其实按照前面几个朝代的路径,宁朝怎么着都能续个四十年,不至于建国二百一十四年就亡了,由于宁朝不是因为内部矛盾激化到极致而灭亡,就导致了这么一件事,夏太祖夏元融举起剿灭邪教大旗时各地的实力派并没有受到农民战争的洗礼,势力犹在,反而利用中枢被斩的空隙借口剿灭白莲妖人,自立的自立,兼并的兼并,前夏就是依靠这些个前朝地方豪强才建立的。

优待地方豪强不代表就没有制约手段,夏元戎建立朝廷后就搞了宗王出镇这一手来平抑地方势力,所谓宗王出镇,即宗王受封某地,负责该地区的镇戍征伐,并代表朝廷监临当地军政,这种受封并非实封,是封藩不治藩,仅取“封建之余意”,主要职责在于军事镇戍,本质上就是监视地方豪强。

出镇的宗王们无一例外都蜕变腐化,与本该去监视的地方豪强狼狈为奸,残酷压榨辖地内的百姓,前夏末年爆了烈度震古烁今的农民大起义,后夏建立后吸取了前夏宗王出镇的教训,将宗室齐聚于京师,并且无诏不得离京,所以夏武明才能知道小叔有个好女儿。

除了取消宗王出镇这一条,后夏照搬了前夏的宗室制度,女性宗室成员会在被称之为及笄之年的十五岁获封宗室封号,皇帝之女为公主,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之女为县主,以下统称为乡主,夏雪宜迎来的却不是郡主玉牒,而是公主玉牒,一并到达襄府的还有和亲圣旨,皇命难违,夏雪宜离开了家园来到了万里之外,顶着宜城公主的名头做了土喇可汗的可敦。

以上这些,其实是对《皇朝秘史》序章中“在皇帝继位的初年,由皇太后监国,四大家族曾经生过小规模的内斗,引致西部土喇族蛮子的入侵。在炎黄族土地上进行的战争断断续续延续了十年。直到武明皇帝十六岁亲政之后,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把偌大的国家搞得欣欣向荣,以强大的国家实力为后盾,大夏国军队与土喇蛮大战两年,方才把敌人赶出了国土。此后,武明皇帝实行民族和亲的政策”这段文字的演绎。

演绎的目的就是让这个IF线世界的男主角王嗣璁的第一个女体收藏有个高贵的出身。

在TRue线上,夏雪宜已经死了,和可汗丈夫一道死在了去年十一月那场夏军奇袭之中,但因为有了王嗣璁这个变量的出现,也迎来了自己的IF线剧情。

黄文这种东西本质上就是让男生爽,因此很多作品的逻辑都不通,甚至于反逻辑,爽就够了,《皇朝秘史》作为爽文确实是爽了,但在时间上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作为黄文自然是无伤大雅,但黄文被具现为真实世界后,就要讲逻辑了,原着明确提到过这么一句:太平贞治五年也就是帝国建国纪元六百三十五年。

太平贞治五年正是男主角江寒青登上剧情大舞台的年份,第二章开头则说自阴玉凤离开京城一晃就是四年时间过去了,也就是说阴玉凤离开京师回西域的年份是夏纪六百三十一年,在第七十七章中男主江寒青的小姨阴玉姬明确说了其姐阴玉凤的生年:阴玉姬回忆了一会儿往事,缓缓道:“你母亲生育你应该是在帝国历六百一十四年八月,那年姐姐是二十一岁,我才十八岁。父亲去世之后,姐姐就将我送回帝国京城长住。所以姐姐生育你的时候,我并不在她的身边,具体情况并未曾亲眼见到。”

至此,阴玉凤与阴玉姬的生年就确定了,分别是夏纪593年与596年,若是以阴玉凤的生年作为时间轴的原点,就会现原文中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原文中说阴玉凤还只有十九岁时曾兵进行了灭绝西部蛮族土喇族的战争,在围攻土喇族汗庭的时候,有一个土喇族悍将力敌天朝军誓不投降、力竭而亡,临终前请求天朝将领饶过他一岁的孤女。

阴玉凤为此人誓死不降的英雄气概所打动,便把这个孤女收养为干女,这个女孩就是希丝丽。

她一直随阴玉凤在军营中长大,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极佳的军事天赋,十三岁开始跟随阴玉凤参加战斗,立下无数军功。

阴玉凤调回朝廷从事政治之后,由其指挥西部驻军,前年刚获封帝国元帅军衔。

今年二十八岁。

阴玉凤十九岁那年是夏纪612年,这一年希丝丽才1岁,28岁那年就是夏纪639年,按照原文夏朝的国祚止于636年。

原文又说阴玉凤是在夏纪614年的八月生了江寒青,之前她正在指挥夏军与土喇交战,显然有悖于她十九岁灭绝了土喇这件事,某个因原着太监而起的怨念就对《皇朝秘史》的时间与事件进行了合理的修正。

跟谁作对不好偏偏和女一号作对,夏雪宜分别在阴玉凤十七岁、十九岁和二十一岁的时候以土喇可敦的身份与其为敌,俗话说事不过三,终于在第四次时栽了跟头,只是这个必死之局面因王嗣璁这只异时空蝴蝶的扰动出现了一线生机,但生机不是没有代价的。

代价,就是夏雪宜的成熟丰腴肉体将成为王嗣璁这辈子第一个本命年的生日礼物。

封建时期的男人,大抵都是有公主情节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穷酸文人编排状元娶公主,甚至于状元的糟糠之妻和新人公主并列平妻,共同伺候状元的桥段。

在儒家文化中凌驾于血缘关系的是宗法制度,比如庶子不能称呼生身母亲为母亲,反而要称呼他们父亲的正室为母亲,称自己的生母为姨娘,王嗣璁既然被土喇可汗收养,按照儒家宗法制度夏雪宜便不是什么养母,义母,就是他的嫡母。

既然如此那王嗣璁就不该对夏雪宜有任何非分之想,那为何敢于淫辱嫡母呢?

无非是入乡随俗。

前世《史记。匈奴列传》是这样记载匈奴的婚姻制度:“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一世王嗣璁的正史部藏书中游牧民族的篇幅也都有类似的描写文字,这种婚姻制度被称之为收继婚,游牧部族中的女子不管地位有多高,哪怕是亡故可汗或单于的妻子都不能免俗,必须嫁给除亲生儿子意外的丈夫男性亲属,前世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就是典型例子,呼韩邪单于死后她无奈嫁给了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大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收继婚在农耕文明看来显然就是乱伦,但该制度中却蕴含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条马经的核心逻辑,游民经济相较于农耕经济很是脆弱,物资匮乏,平均寿命不高,一旦遭遇战争、疫病等突变,致使部落中的成年男性大规模伤亡,部落的延续会出现很大问题,而收继婚可以有效弥补其缺陷,延续部落种群。

就算土喇作为游牧民族有收继婚的传统也不意味着王嗣璁能将义母纳入后宫,早在土喇可汗收王嗣璁为干儿子前他就育有三名血亲儿子与收养了四名遗孤,除非上面七个兄长死光才能轮到身为老八的王嗣璁收继干娘。

王家早在很久之前就不满足于国姓之下第一家的名头,一直在觊觎那张象征着九五至尊的金色龙椅,但没有足够强大的暴力机器做后盾显然不可能另立新朝,王家再怎么对朝廷军队渗透也无法改变军队吃得是皇粮而不是王家粮食这件事,王家的另一个思路就是走出去,西域蛮族中的土喇部就成了王家最重要的投资对象,谁让土喇乃是西域蛮族中人数最多、历史最久、战力最强的部族呢?

夏武明登基初年所遭遇的土喇东侵就有王家在暗中的推波助澜。

可被王家下了重注的土喇族在夏纪六一六年冬天遇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失败,当时无论是谁都没有想到纵横西域千年的土喇会跪得那么彻底,在夏武明皇帝继位初期,土喇大举东侵,这把战火断断续续烧了十年,给朝廷造成了莫大的损失,就是这么一支二十多年前给夏人心底蒙上巨大阴影的游牧劲旅竟然被夏军犁庭扫穴了。

统领这支夏军的正是时任西域都护府都督的阴玉凤。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很多地方其实是共通的,阴玉凤的未来完全可以用牛顿三大定律来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通俗说法就是力乃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王嗣璁这个异界骇客的乱入,世界线就会按照既定的轨迹收束,阴玉凤该是什么结局就是什么结局,她会成为其子江寒青所建立皇朝的开国皇后,对于政治人物来说公评大于私德,嫁给儿子固然是洗刷不了的道德污点,但她所立下的不世武功却足以抵消,总体评价还是颇为崇高的,崩凌后得了“开国至慈至洁至文至武端敬圣母英皇后”的谥号,就像唐太宗李世民,一个贞观之治就彻底盖住了杀兄囚父的玄武门之变,只是有了王嗣璁这名时空骇客的介入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度,加度是矢量,矢量是具有方向性的,有了方向就会产生助力与阻力的概念,显然王嗣璁不会去充当阴玉凤的助力,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最直观体现加度的数学工具,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看出哪怕加度再小,只要时间拉得足够长就会对力的方向产生根本性的偏转,如今王嗣璁还小,刚满一个生肖循环,对TRue线的影响仅是让自己与养母脱出,其余土喇王庭成员,不管男女老少,一个都没有跑出去,这也导致了土喇其他部族因为群龙无而被别的游牧部族兼并,成为了历史名词,阴玉凤也凭借此战功晋升为两夏历史上最年轻的元帅。

牛顿第三定律则揭示出了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王嗣璁固然会对阴玉凤产生影响,反过来,阴玉凤也会对王嗣璁产生影响,比如说他这一次能雷普自己的养母就是托了阴玉凤领军千里奔袭土喇族王庭的福。

按照正常的程序,土喇可汗被夏军击杀后继承汗位的应该是和他血缘比较近的部族男子,但问题就出在土喇王庭被夏军团灭以至于没有血缘足够近的亲族来继承汗位上。

而且游牧民族的继承法则也迥异于农耕民族,乃是长子继业幼子守灶,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幼子则继承父亲的财富。

王嗣璁恰恰是土喇可汗血亲与名义上儿子中年纪最小者。

文学需要逻辑,但现实不需要,王家在西域和北疆苦心孤诣经营了那么多久,此之前也仅仅是能影响一些蛮族部落的决断,名正言顺掌控西蛮第一部族这种事情自然是想不敢想的事情,但王嗣璁凭借叠BuFF的方式居然就拥有了土喇可汗最高浓度的强宣称。

不管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领的更迭规则都不是绝对的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名分固然重要,但武力也同样重要,要不然彼炎黄的五代十国时期就不会出现“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句时代最强音了,在这个IF时空中自恃部族武力的他族酋长在得到土喇王庭覆灭的消息不久后将会对夏雪宜展开追求,意图染指土喇可汗的位子。

明明是成了新领才能继承身故领的妻子却不知什么时候被权力扭曲成了只有得到前任领妻子才算成为新领,游牧部族领的妻子就和农耕王朝皇帝的玉玺画上了等号,成了权力的具体象征,毕竟两者在底层逻辑上没有什么区别,故草原诸多部落内部为争夺这些人肉玺印的归属不知道爆了多少次战争,人肉玺印的数量也就顺理成章的化为衡量部落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凡敢于试探炎黄实力的游牧部族领至少需要腰悬三五枚人肉玺印。

“五叔,侄儿一定做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