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如竹竿面容枯槁的李珣躺在榻上,榻旁立着双眼红肿的王妃。
“王妃,世子邪祟缠身,待贫道将这邪祟从世子体内赶出去!”
王妃和管家眼中升起了希望,连忙退至一旁。
老道念念有词,将手中的符箓贴在李珣印堂之上,接着拔出桃木剑,脚步繁乱地绕着床榻手舞足蹈。
众人瞪大眼睛惊奇地望过来。
老道一边跳大神,一边满意地捕捉着四周惊奇赞叹的目光。
倏地,他微愣。
其中一双明眸里,透出的是清冷、威严和戏谑。
老道莫名有些心虚。
难道这小丫头看出来了?
不可能。
很难有人识破他行走江湖五十年的本事。
老道见慕清漪不走,不免有些着急。他五十年的老招牌,不允许有一丝砸坏的风险。
“嗬!”老道士大喊一声,视线与慕清漪淡淡的眸子对上,莫名心虚偏头,有点装不下去了,灵光之下他的剑锋转了个圈指向慕清漪,“邪祟已从世子身上转移到你这儿,快速速随老道至耳房无人处!”
一道火光从老道口中喷出又尽数收回,引起仆从连连惊呼,皆被唬住。
王妃有些歉意地对慕清漪道,“连累小姑娘受累,还请姑娘配合道长先除了邪祟。”
慕清漪两指捏住剑锋,冷笑道,“去无人处方便贿赂或威胁我?本事没有,装神弄鬼倒有一套。”
众人惊异,老道怒目横眉,“你这小丫头忒不懂事!难道要姑息邪祟危害在场之人吗?”
在场之人纷纷朝慕清漪投来责难的目光。
“世子天庭饱满,凤眼厚耳,身负紫气,此为大贵之相,邪祟无法侵害。”慕清漪讲道法时,周身散发着无法忽视的正气和辉光。
她看了眼李珣,然后对王妃道,“我是茅山掌教法师嫡传的弟子,道号昙尊,世子所受不是天灾,而是人祸。王妃若信我,借一步说话。”
茅山道?
没听过。
王妃招来一名嬷嬷耳语。
嬷嬷皱起了眉,“我也没听过。”
王妃迟疑的目光落在慕清漪身上。
嬷嬷猛地一拍脑门,“想起来了,昨日有一少女在御津河边救下入魔女官,此事闹得沸沸扬扬。那少女便自称茅山道嫡传。”
王妃眼前一亮,打量慕清漪片刻,见她气度不凡,当下道,“我信你,姑娘请。”
老道傻眼了,举着桃木剑站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荣王府向来不与人交恶,照常结了银两给这位老道士让他出府。
“夫人心善。”慕清漪道。
荣王妃微叹口气,“人活世上皆是不易,就当是为我儿结善缘。”
慕清漪点头,直言,“世子之所以寿命将枯,是有人用巫术夺他的气运。”
荣王妃大惊失色,声音颤抖,“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