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的牛车,出时间是固定的,肖青予前一天当着所有知青的面,就跟刘寡妇打听好了车时间。为就是让他们自己也听听,免得自己要一个个的通知。
这天一早,老知青起床的时候,她就跟着一起起来了。
“刘知青,今天我要进城寄信,中午不回来吃饭了,但晚上会回来。”
今天轮到刘淑英做饭了,肖青予觉得,自己如果不回来吃饭,是应该告诉做饭人一声的。
“好。”刘淑英应了一声,就去厨房了。
其实在来知青点之前,她做足了心理准备,穿书前,她也是个网文爱好者,年代文更是没少看,里面的极品和没品简直多到离谱。
她深信自己一定会跟老知青撕起来的,但没想到,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生活竟会如此平静。
那为什么第一天进村的时候,路过的大婶儿会说那样的话呢?
搞不懂搞不懂。
不过,搞不懂就算了。
肖青予不是个刨根问底的人。
她收拾好自己之后,走到院子里,许小磊和杨清河已经站在那儿等着了。
“肖知青是要进城吧,我们也一起去,咱们走吧。”许小磊说。
“好。”
三人到村口的时候,时间刚刚好,这还要多亏了肖青予,她对时间把控的及其严格,可不能白等着。
其他四人已经到了,新知青全员出动。
另外,除了他们七个,还有两个村里的婶子也要进城。
“哎呀,这是新来的小知青吧。”
其中一个婶子笑着打招呼。
“婶子们好,我们是新来的知青,我叫杨婉宁,以后请婶子们多多关照。”
“哎呀,不愧是城里的娃娃,这小嘴说起话来就是中听。”
对于别人的夸奖,杨婉宁开心地接受了。
其他知青只是介绍了一下名字,打了声招呼就算完事。
对于众多男知青来说,他们并不擅长和村里的大娘婶子们打交道。徐妍眼高于顶,更多的是不愿意跟她们说话。肖青予则是懒,当有人代替她开口的时候,她自然不愿意亲自开口。
于是这一路,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在大婶们的询问和杨婉宁的回答中度过了。
肖青予有些无语。
这么没心眼儿的人竟然是女主吗?祖坟都要被人家挖出来了,还以为是大婶们亲切好说话。
这样长的好看,家里人宠,兜里有钱,单纯好骗的人设,就不怕被村里的大婶们拐回去当儿媳妇吗?
虽然大多数的大婶们都比较喜欢能干活的姑娘,但也不缺乏有远见的,想要找个城里媳妇,万一将来可以回城了,自己儿子不也能跟着水涨船高了么?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不回城。
这些知青大多都是高中生,差一点也是初中生,在这遍地都是小学文化,甚至没读过书的农村,已经很厉害了。
哪怕改变一下后代的血统,能好好念书也是不错的。
赶车的老头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姓王。
他是一名退役军人,在战争中伤了右腿后回到了村子,其实老王头不缺吃穿,国家有给他津贴,只不过他一辈子没有结婚,无儿无女的,留着钱也没什么用,就将钱都兑换成粮食,用来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儿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