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无数个寂寞的夜晚,独自完成着母亲布置的海量作业,只为了能得到一句稀少的夸奖。
然而,即使在这样一个压抑的环境中,林夕的天赋仍然得以显现。
她成为了学校里公认的优等生,常年霸占年级第一的位置。
老师们都很喜欢她,说她将来必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但只有林夕自己知道,这些成绩背后是她牺牲了多少属于孩子的欢乐时光换来的。
杨潼的出现,恰好在林夕内心最为脆弱的时刻。
杨潼转学来到她所在的班级第一天,当他真诚地夸奖她的解题思路时,林夕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
在此之前,所有人关注的都只是她的成绩,而不是她本人。
那个雨天的图书馆,是林夕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她躲在一旁偷听杨潼和新认识的朋友们聊天。他提到了自己从前学校的经历,语气中带着悲伤。
林夕这才明白,原来杨潼和她一样,都是在孤独中成长的孩子。
“我也曾经被人孤立过…”林夕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偷听到的话,然后忍不住落下泪来。
她想起杨潼那天独自留在教室收拾课桌的场景,他看上去是那么孤单,却又带着一份坚强的微笑。那一刻,她第一次对这个转学生产生了共鸣。
母亲的严格要求和对失败的零容忍,使得林夕养成了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性格。
每当杨潼对其他同学露出笑容,她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收紧。那种被忽视的感觉,就像回到了当年父亲离开时的那个夜晚。
有一次体育课后,林夕远远地看到杨潼帮一个受伤的同学处理伤口。
他的动作很轻柔,眉头微皱,显示出关切之情。那一刻,林夕感到一阵强烈的嫉妒,但她又清楚地知道,这种感情是不对的。
你有什么资格对他好?林夕在心中质问杨潼,林夕知道他不属于任何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可是内心深处,林夕多么希望那个人是自己。
冬天的早晨,林夕时常提前到校。她喜欢站在教学楼前的广场上看日出,而杨潼似乎也养成了同样的习惯。
两人总是默契地在同一时间去同一个地方,虽然没有说过话,但在擦肩而过时,林夕总能感受到他温柔的目光。
某天下雪,林夕故意踩着积雪出声响,想要引起杨潼的注意。
果然,他回过头来,对她报以一个善意的微笑。那一瞬间,林夕感觉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脸颊不受控制地红了起来。
“我一定是疯了…”她在日记本上写道。
“为什么会仅仅因为他一个微笑就高兴成这样?”
“妈妈说得对,我果然不适合和男孩子接触!”
可是内心深处,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这个温柔的同桌。
春节过后,林夕收到了杨潼送给全班同学的糖果。当他也递给她一颗时,林夕的心跳快得几乎要从胸腔里蹦出来。
她小心翼翼地把糖果放进书包的最底层,像是收藏着一颗珍贵的宝藏,即使这份礼物并不是自己的专属。
每当夜深人静,林夕都会拿出那颗糖果,在月光下细细端详。
它承载着杨潼的温度,成为了她孤独生活中唯一的慰藉。
她开始期待每一天的到来,只为了能在教室里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
然而,林夕并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多年的高压教育让她形成了逃避和掩饰的习惯。
她越是喜欢杨潼,就越是用冷漠的态度对待他。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她在与杨潼相处的过程中总是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
有一次,杨潼无意中碰到了林夕的肩膀。那一刻,林夕感觉自己害羞的整个人都要烧起来了。
她立刻站起来,冷冰冰地说:“请不要再碰我。”
说完,她就跑出了教室,留下一脸茫然的杨潼。
回到家的林夕趴在床上大哭了一场。林夕讨厌自己这种别扭的性格。
每次和杨潼接触后,她都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为什么明知道不可能,却还是忍不住靠近他?为什么越是喜欢,反而越要疏远?
母亲依旧每天督促她的功课,丝毫没有注意到女儿内心的变化。你要考上最好的大学,这样才能配得上我的培养。
这样的话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每到这时,林夕就会想起父亲离开时的背影,那种被抛弃的恐慌感又浮上心头。
某个周末的早晨,林夕在公园里散步。她看到杨潼正在帮助一个小孩子捡拾散落的玩具。
他的动作很轻柔,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那一瞬间,林夕感觉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躲在树后,静静地看着他,直到他离开为止。
回到家中,林夕翻开日记本,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他真是个温柔的人呐。这样的温暖,我真的可以拥有吗?可是如果我靠近他,会不会又被抛弃?”
那天晚上,林夕失眠了。她辗转反侧,脑海中浮现的全是杨潼的身影。
她想起他温柔的笑容,想起他帮助别人的样子,想起他为自己递上奶茶的温暖。这一切都让她无法自拔。
我究竟是怎么了?她在黑暗中喃喃自语,为什么会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如此牵挂?
第二天早上,林夕罕见地没有早起。当她到达教室时,现杨潼已经在座位上看书。他的侧脸沐浴在朝阳中,显得格外温柔。
早安。杨潼抬起头,对她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