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法?”毛骧看了身旁的蒋瓛一眼,两人面面相觑,两脸懵逼。
什么是假设法?
看着两人不懂的样子,叶煊算是明白毛骧为何唉声叹气了,这两个家伙很显然纯粹的就是朱元璋清理官员的工具,他们调查案件、处理案件的手段也很简单,罗列罪名、大型逼供罢了,没有想过如何正确性的调查案件。
虽说朱元璋不需要正确性的案件调查,可他也仅仅是为毛骧提出一个破案的思路和方法而已,趁机了解了解这起案件的情况,同时也不用参与到调查案件中,惹来一身麻烦。
再三确定对自己无害后,叶煊给两人解释道:“假设法”,也可以称之为“假设检验法”或“假设推理法”,虽有两种名字,不过我觉得假设推理法更通俗易懂些,简单的说就是一种通过提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的循环过程来还原案件真相的方法。”
“我见毛指挥使今日来见我时,愁眉苦展,甚至锦衣卫调查案件,需要询问我这个小小的誊录官,贡院考场内其他考官的情况,就隐约猜测到指挥使处理这起案件,遇到难题了。”
毛骧双眼亮了亮,露出愿听其详之色。
给两个大粗人讲解清楚假设法还是比较困难的,叶煊只能尽量详细一些,他随即言道:“假设法其实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具体可追溯至西周时期。”
“《周礼·秋官》,记载了“三刺之法“,要求审理案件时需综合“群臣、群吏、万民“的证言,隐含假设验证的雏形。”
“秦代《封诊式》明确记载了勘验流程,要求官吏对伤口形态提出“或为剑刺,或为戈伤“等假设,并通过物证比对验证。”
“宋《洗冤集录》系统化提出“凡检覆,须作三见“原则,强调现场勘验需提出至少三种可能性假设。”
“我给两位举个例子。”
“东汉末期,也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张举烧猪案’,两人可曾听说?”
毛骧与蒋瓛同时摇头,他们两人是读过书的,不过却并没有那么精,晓得认识些字就已经足够了。
叶煊耐心的给两人讲解:“具体案子是这样的,三国时期东吴,某地发生火灾,一男子葬身火海,其妻称丈夫因房屋失火被烧死;但夫家亲属怀疑妻子谋杀亲夫后纵火毁尸,遂告至官府。”
“处理案件的官员,名叫张举,他怀疑死者并非活活烧死,而是被杀后焚尸。他提出假设:“若人被活活烧死,求生本能会挣扎呼吸,口鼻中应有烟灰;若死后焚尸,口鼻内则无烟灰。”
“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张举命人取活猪与死猪各一头,分别焚烧。”
“最后的结果是,活猪被烧时挣扎呼吸,口鼻中积有大量烟灰炭末;死猪尸体焚烧后口鼻内洁净无烟灰,然后查验死者尸体,发现其口鼻内无烟灰,与死猪实验结果一致,证明其死于死后焚尸。”
“面对证据,妻子供认因与外人通奸,杀害丈夫后纵火掩盖罪行,案件告破。”
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也算是古代假设、验证法的最早实施案件,此案通过控制变量,也就是活体、尸体和对比实验验证假设,比西方同类司法检验方法早约千年,到了16世纪欧洲法医学才系统运用类似原理,北宋郑克所著《折狱龟鉴·证慝》有言:
“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果无灰,以此鞫之,妻乃伏罪。”
两人听着叶煊讲解的这个故事,陷入深深的沉思,随后毛骧恍然大悟道:“叶誊录的意思了,既然我们调查案件中遇到了难题,不如先假设多种可能,然后顺着每一种可能调查下去,哪一种最接近,哪一种就是真相。”
“嗯。。。大致如此吧。”叶煊感觉毛骧的理解能力还算可以,运用这个思路和方法去调查案件,或许也能有些收获。
“哈哈,确实是好主意,这想法不错,这起案子正常调查下去,确实问题很多,难以进行。”
“只有整个文官体系全部出手,才能制造出这样的科举舞弊案子,可最终参与作弊的考生,居然全部都是淮西文官系的人,浙东系、淮西武将系的人一个没有。”
“还有,全部都是淮西文官系大族的族人作弊,可锦衣卫最先得到的举报消息,却是淮西武将系的定远侯王弼府内的人,自己人举报自己人?”
“若是运用假设法的话。。。那似乎真相有些可怕了。”
叶煊看着毛骧和蒋瓛直接在这里分析、假设了起来,耳朵听的仔细,很快就了解了锦衣卫目前掌握的情况,这让他脸色顿了顿,这起案件听起来确实复杂。
他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总结了一下。
洪武十四年二月,他来到大明。
洪武十四年三月,他献上滚筒式油印机。
洪武十四年六月,朱元璋下令打造昭狱、设立锦衣卫。
洪武十四年七月,重新开科。
洪武十四年九月,各地举办乡试。
洪武十五年三月,南京贡院科举开始。
科举舞弊案也因此诞生。
整个时间线就是这样的,而这中最重要的是,锦衣卫、昭狱基于原本历史,提前一年设立、建造,科举基于原本历史,提前三年举办。
若是说是因为自己的原因,那么唯一有可能影响历史轨迹的,就是。。。
滚筒式油印机。
可,区区一个滚筒式油印机,能引得历史发生如此重大变动么?
是有可能的,其实历史并没有所谓的大势所趋,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出现了能影响历史的人、能影响历史的物,才会改变历史,滚筒式油印机确实有着可能,改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