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大明科举舞弊?老朱请我入朝全文免费 > 第33章 清理旧的食肉阶级(第1页)

第33章 清理旧的食肉阶级(第1页)

叶煊这番话,让朱标目光微闪,而朱元璋那边默不作声,可眸子却格外的亮。

“当然,朝堂与地方的矛盾是首要,其中也有两个关键的次要原因,也就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新臣和老臣的矛盾。”

站在上帝视角,同时熟知历史的叶煊,能看出来明朝洪武年间各种纷争的原因,就是在于矛盾。

包括胡惟庸、刘基等人的死、包括洪武四大案件,以及为何朱元璋这般嗜杀官员,毫不留情。

“矛盾?先生请详细说说。”老朱没有说话,而朱标此时已经露出请教的神色了,甚至不惜对着叶煊躬身一礼,当朝太子的礼叶煊目前自然是吃不消的,立刻还礼。

不得不说,有时候面对太子朱标,确实比朱元璋要舒服太多了,虽然叶煊也清楚朱标此人也不是善茬,但对待大臣的方式很明显朱标温和许多。

“朝堂和地方的矛盾,要从我大明建国之前开始说起。”

叶煊心中思索着整个明朝建国的大致曲线和各种细节,然后言道:“陛下当年起兵初期,手底下尽是淮西武将,这源自于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军本身都是由穷苦出身和底层百姓构成的,这群人自然没有什么文化;昔日的陛下深知这个道理,于是各处招揽人才。”

“指望这群淮西武将打仗,自然是无往不利;可治理地方他们可就不行了,有个道理很简单,打天下远远没有治理天下更难,因此陛下四处招揽人才,以刘基、宋濂等人为首的浙东派文人集体,加入了起义军。”

这件事情,朱标清楚,毕竟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小了,早已通晓事理,深知父皇当年打天下时,治理各个地方的难处。

也确实,刘基等人就是这个时候加入起义军的。

“原本淮西武将们和这群新加入的浙东文人,初期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因为他们两方集体,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他们是两个不同的阶级。”

阶级这个词语,其实很早就出现了,《汉书·贾谊传》:“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阶级既登,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此处‘阶级’指官阶等级,强调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叶煊知道两人能够听懂。

“原本出身淮西地区的武将们,大多数都出自于底层,这群人在加入起义军之前深受元朝的压迫,甚至连饭都吃不起,更不用说读书了;而淮西派系中少数几个有能力的官员,出身和自身才学其实也很一般,比如当朝韩国公李善长,臣说句难听点的话,他只能算是半个读书人,元朝时期韩国公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却落榜了,这样的人现在我大明若是想找的话,能随时随地找处一大堆。”

“还有,提出'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朱升,当年也不过是一个乡贡进士而已。”

乡贡进士代表着什么呢?这段时间内前来南京贡院科举考场中参加会试的,全部都是乡贡进士,也就是类似朱升这样学问的,有八千多人。

同时,科举会试这一层还没有考过,简单点讲就是一个落榜生而已,当个九品芝麻官都难。

“淮西武将集体大多数出身低微,没有学识,少数有些学识的,也充其量算个半吊子的读书人;反观浙东系为首的骨干刘基、宋濂、章溢等人,这些人皆出自文官大族,甚至有着世代大家,学识渊博,譬如刘基自小就号称神童,十二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参加殿试直接就考中了进士,再加上他们的家族往往是当地富户。”

“双方,完全处于不同阶级,甚至可以这么说吧,压迫老百姓的就是这群大族富户、反抗大族富户的就是这群淮西武将,这两者岂能融洽?淮西集体看不起浙东集体,浙东集体看不起淮西集体,双方自然而然产生了矛盾,同时陛下也希望看到这种矛盾诞生。”

说完这番话后,叶煊不禁眼神瞥了一眼朱元璋,发现老朱这个时候正在直勾勾的瞅着他呢。

“你小子,认为咱希望看到这种矛盾诞生?”

“咱大明朝的文官和武将和睦,这对国家是好事,咱怎么可能希望他们闹的不愉快?”

老朱哼哼了两声,看了又看叶煊。

叶煊闻言,倒是并未感到慌乱,他思索老朱的这番话,很快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然后看向太子朱标言道:“太子殿下,对于皇权来说,见到下方臣子分成若干派系争斗,这对于皇权来说是好事,特别对于王朝初期更是大大的幸事。”

“臣子们斗的越狠,皇位就越牢固。”

“不过陛下将两派矛盾控制的很巧妙,我大明朝开国过程中,两系虽然斗争,可同时也在为了大明做事,臣这就不得不佩服陛下的用人之道了。”

叶煊说这番话倒是没有恭维,这确实是老朱的本事。

历朝历代,很少能看到这种情况,在开国的过程中首脑就默许两系争斗,同时两系也在不断付出着自己的能量,最终建国成功。

这种控制矛盾的本事,当真不是普通人能学会的。

“叶煊,你说了这么多,并没有解释父皇所问之事。”太子朱标听了良久,忍不住问道,他怎么感觉叶煊说的话没有抓住重点呢?

不说在讲父皇嗜杀官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么?

怎么讲到淮西和浙东的争斗中来了?

叶煊并没有忘记自己要讲什么,之所以先将浙东和淮西的矛盾起因讲清楚,也是为了让太子朱标更清楚的懂得朱元璋的苦心,他继续道:“默许两系争斗,其实就是为了后续清理官员做伏笔准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