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大明科举舞弊老朱请我入朝 > 第29章 郑氏规范(第2页)

第29章 郑氏规范(第2页)

郑沂面色微变,用碗敲了敲桌案,发出砰砰的声音,那眼神很是凝重的看着面前的王景:“有些话不要乱说。”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好了。”

“说出来了,反而会招致祸患,这其中隐藏的东西就算你我能看得清,也要装作看不清,同时也不能说出来。”

郑沂的性格更加谨慎些,忍不住道。

王景点了点头,心中不免有些后怕。

锦衣卫,应该不会听到他们刚才谈话的内容吧?

其实,很多人并不相信锦衣卫有这般的能耐,京师内大臣们平日里说的话、做的事情,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还真都能知晓的一清二楚?毕竟锦衣卫只是人,不是神,就算锦衣卫的能力真这么强,在监听他们的同时,他们也能感觉出来个一二吧?

也不能一点脚步声都没有吧?

诸多官员打心底里,并不相信锦衣卫有这种通天之能。

他们也知道,很有可能锦衣卫是没有这种能力的,是因为陛下故意夸大锦衣卫的能力,以此让群官战战兢兢,平日里不敢结党营私,说些不该说的话,因此不断的提升锦衣卫部门的能量;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再让锦衣卫抓一些倒霉蛋官员出来处置,比如这个官员根本没说不该说的话,可陛下就是准备杀你了,那么就给你安排这个罪名就可以了。

这样就可以恐吓其他的官员,让其他官员下意识的认为,这就是锦衣卫监听出来的,以此对锦衣卫越发畏惧,甚至认为无论何时何地他们干什么说什么,锦衣卫和陛下都能知晓的一清二楚。

陛下就是利用这种方法,让大臣们潜意识的不敢结党营私、挑战皇权。

虽说他们当中有人能看清楚这背后的一环又一环,可谁也不敢赌啊,毕竟这就是他们纯粹的猜测,万一锦衣卫真的有那般恐怖的监听本事呢?

两位六部尚书心中默默联想着,不过有些事情,就算害怕有人监听,现在也必须要仔细商议一下:“这些时日就该联系联系其他大族,给李善长制造罪名了,这个人活不下了。”

“对了,我倒是还听到两则消息,这两则消息称,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并非是李善长创造出来的。”

郑沂双眼微眯。

王景闻言露出倾听之色,他知道郑沂这里肯定还获得了了不得的消息。

相比于郑沂,虽然他们两人同为六部尚书,可之间的地位却仍然有着差别,郑家乃是当世大族,甚至在诸多文官大族和世家中,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当初大明王朝初建,初期陛下可是极力拉拢各方世家,其中就有这郑家。

昔日,陛下亲自赐以郑家美称:‘江南第一家’,郑家更是在洪武年间屡受旌表,最让郑家出名的就是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广为流传,特别是《郑氏规范》,当今但凡读过书的谁不知道。

因此郑家的能量和影响力格外的大,他王景虽然也出自名门世家,师承名儒练鲁,可无论自身影响力和家族力量,都远远无法和郑家相比,所以单论获得的消息,王景知道自己是远远不如郑沂的。

“不知,这两条消息。。。”王景询问,郑沂也没有藏着掖着,缓声道:“第一条,这两种制度是从科举考场传出来的,也就是贡院。”

说着说着,郑沂的声音越来越低,甚至靠近了王景,“这起科举舞弊案的前因后果你我都知晓,没有我们也不会暴露出来,而担任主考官的范敏、滕毅,当初是我等和淮西那群人联合推荐的,正是因为他们不愿栖身于任何一系,才让他们沦为替罪羔羊。”

“他们知晓了有人科举作弊,自然会选择反抗,滕毅资历尚浅但年纪轻轻能担任六部尚书也非凡辈、范敏更是老臣了,他们两人若是将自己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也未必不能商讨出这样的两种制度,以此来向陛下证明自己拥有能力,从舞弊案子中活下来;这可以说是唯一能活命的机会了,不然必死无疑。”

“我得到的消息中,两种制度就是范敏、滕毅两人联合创造出来的,甚至今日陛下还亲自到了贡院考场一趟,你想想陛下亲自到贡院考场会是见谁?偌大贡院除了锦衣卫那帮人,也就范敏滕毅这两位和你我共同列为六部尚书的人,值得让陛下亲自走一趟了。”

声音虽低,可落到王景耳中却越发震耳欲聋,他是和范敏、滕毅两人打过交道的,因为类似这种文官大臣,本来就合该加入浙东一系的。

浙东一系文官构成的集体,基本上就是前朝老臣、传承颇有的文人世家、科举高中的士子,而无论是范敏和滕毅,他们并非出自淮西,早年也没有跟随陛下打过天下,踏入仕途就该并入浙东一系,可当初他与两人接触,却发现这两人都选择置身事外。

想想这些年来浙东和淮西斗的如此厉害,两方都在拉拢各种力量,而不愿意加入两大派系的基本上都被害死了,可两人能活的好好的依旧升为六部尚书,自然有着过人的能力,这两人能想出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确实是有可能的。

“至于另外一则消息嘛。。。倒是显得天方夜谭了。”郑沂笑了笑,王景心中倒是好奇,看着郑沂。

“还有一种说法,这两种制度是科举贡院考场中,主誊录官叶煊创造出来的,当时两位主考官和众多同考官知晓有人科举作弊的消息后,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最终叶煊提出修改考题,并创造了诸多新的考题来,这其中就有这两种制度。”

“叶煊,这个人官职虽低,可我相信你也应该有些印象。。。”

王景闻言若有所思,倒是想起来了这么个人。

若是普通平庸的人,是不值得被人记住的;可若是身上有很特殊的地方,那就值得被人记住了,叶煊官职和出身虽低,可却是这么多年来为数不多通过献上工巧,改变自身户籍的。

那滚筒式油印机确实对于当今大明有着非凡的作用,王景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观看其工作时,忍不住连连惊叹。

“这第三条消息,看起来荒谬,但却值得思索。”

王景目光闪烁,随即道:“叶煊这个人出身低微,其能创造出滚筒式油印机倒是正常,毕竟出自于工匠世家,可若是能创造出两种改变当今我大明国策、涉及大族豪强利益的制度,就不可能了;假设他真的有本事能创造出这两种制度,那他必然是一个聪明人,他也必然也清楚这两种制度提出来会得罪多少人来,也知晓就算是陛下到时候也保不下他,所以既然他拥有这种智慧,他就不会拿出来这两种制度。”

“也就是,根本不可能是叶煊创造出的制度。”

“而之所以是有这种传言,想来是有人准备找个替死鬼了,不过为什么要让叶煊当这个替死鬼呢?”

自言自语良久,王景倒是有些不解了,这时郑沂摇了摇头道:“想这么多作甚,李善长要死,范敏、滕毅也要死,这叶煊也活不下去。”

“就算两种制度并非叶煊创造出来的,只要存在这种可能,有这种消息传出来,他就活不了。”

“况且。。。”

郑沂目光忽然深邃了几分,“此次科举舞弊利用的滚筒式油印机,此物确实能更好的传递考题试卷;叶煊是创造此物者,若是陛下让他改进此物,使其用来传递答案、作弊的能力消失;那么淮西系文官大族覆灭之后,我等如何利用其得益?”

“顺手让其消失吧,这种小人物倒是简单很多,落水而死、无病而终、家中失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