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婵递给陈旭玉盒后她似乎又想到了什么,随后又从袖中取出一枚羊脂白玉佩,玉质温润如凝脂,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微光。她指尖轻点玉佩表面,一道莲纹悄然浮现。
“渡一缕浩然气进去。”她将玉佩递给陈旭,声音比山雾还轻。
陈旭接过玉佩时,指尖碰到她冰凉的指节。他深吸一口气,引动体内蕴养多年的浩然正气。一缕金气自他指尖溢出,如烟似雾地缠绕在玉佩上,最终被那朵莲纹尽数吸纳。
玉佩顿时泛起暖意,竟与他心跳同频。
“这枚玉佩我会放在庙中若你遭遇不测。。。”杨婵凝视着玉佩,声音忽然有些滞涩,“它会碎。”
简简单单几个字,却让陈旭心头剧震。他看见杨婵垂下的眼睫微微颤动,在玉面上投下一小片阴影。
最终,杨婵交代了很多很多话以后,陈旭这才拜别,向着山下走去。
陈旭站在山道的拐角处,回头望去。
杨婵的身影仍立在莲花峰的石台旁,青衫素带,衣袂翻飞,宛如一幅定格的水墨画。宝莲灯的光晕笼罩着她,在晨色中显得格外清冷孤绝。
——五年了。
他记得初遇那日,是她救了他,然后又让他做庙祝,摆摊蒙人,随他胡来。赠他银钱建书院,又暗中施法护佑,每逢他远行,她总会备好法器丹药,细致得如同……家人。
陈旭胸口发闷,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中的玉盒。
他该说什么?
"多谢"二字太轻,轻得承载不起这五年的庇护;"珍重"又太沉,沉得像是诀别。
最终,他只是朝着远处的身影,深深一揖到底。
山风呼啸,吹散了他未出口的话语。但杨婵似乎感应到了什么,忽然抬手一挥,宝莲灯的焰光暴涨,化作漫天流萤,照亮了整个山道。
——那是她的回应。
陈旭直起身,眼中微热。他转身迈步,再不回头。
怀中的玉盒隐隐发烫,仿佛那簇灯焰在无声地承诺:
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下山后陈旭第一站就来到了城隍庙找城隍,杨婵曾说过,他们在华山遇难的时候正是此地的城隍邀请她赴宴,所以她才没发现华山被人动了手脚,所以当日遇难城隍肯定知道些什么。
陈旭踏入了城隍庙的门槛。
庙内烛火幽微,香炉中三柱残香将尽未尽,青烟袅袅盘旋在斑驳的梁柱之间。城隍神像端坐高台,泥塑的金漆早已剥落大半,唯有一双眼睛依旧炯炯,在昏暗的灯火下显得格外森然。
陈旭立在殿中,从袖中取出三枚铜钱,轻轻掷于供案之上。
"叮——"
铜钱在香灰中旋转,最终排出一个卦象——“雷水解”这是曾经杨婵教他联系城隍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