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大国日化1981格格党 > 第57章(第2页)

第57章(第2页)

不得不说,周渔让他看到了原先不曾了解过的一个群体,仿佛打开了新的世界。

这也太疯狂了!可这也太有冲劲了!知道不可为也要试一试,他仿佛听到了改革之下冲锋的号角了!

而这!不恰恰与他专题里所批评的大锅饭,混日子成为鲜明对比吗?

徐飞看着手中的录像带,终于还是脚步一拐,向着主编的办公室走去。

倒是周渔,下午就跟着周三春一起去了国家台广告部。从1979年开始,国家台就开办了广告节目《商业信息》,通过三年的发展,目前广告的形式已经比较多样化。

有单纯的文字广告,也有带图像的广告,周渔从买了电视开始,就让电视宝宝周朵帮忙记录一下,看看国家台的广告都是什么牌子的。

经过半年的观察,几乎都是国营单位,最差也要在当地小有名声。

门槛其实挺高的。

说真的,周渔本来没准备这么早投广告——他们一号店还没出省呢。在报纸上宣传一下让大家知道有这个店铺就行了,在全国宣传,大家看得到买不到,这不合算的。

但日报的这个专题,一下子让一号店全国皆知,不巩固一下着实可惜。可时间提前了这么多,他们刚成立,条件就差了点。

只能说,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预料的,只能见招拆招。

广告部就在国家台边上的一个楼里,跟海市日化厂的业务处一样,专门开辟了一个地方,省的来人影响了其他人的工作。

周渔和周三春到的时候,下午刚刚上班,外面已经排了一溜人。这会儿已经是六月下旬,北方的天气热了起来,走廊上连个风扇都没有,真是又闷又热。

周渔就让周三春排在后面,自己则四处看了看,大概是为了防止来访的人乱逛,所有的办公室,包括他们排队的这个办公室——资料室都关着门呢。

周渔只能返了回来,跟周三春一起排在了一个四十来岁的大哥后面。

大哥这会儿整跟前面的人说话,不过都是南方口音,周渔仔细辩听也只听懂了几句话:“想上广告的太多了。”“查得严呢。和原先不一样了。”

那当然,79年的时候,广告业刚刚复苏,一方面大家口袋都紧,另一方面很多都有打广告就是自卖自夸的想法,做广告的人并不多。那会儿好几个县里的企业通过在国家台打广告一举成名。

但如今已经是1982年了,经过了三年的发展,有前面那么多成功经验,很多企业发现了这条捷径,竞争激烈的程度和广告的价格肯定没有后世那么厉害,但这会儿想上也不容易的。

审查应该是挺严格的,周渔等了两个多小时,才排到了前面那位大哥,这会儿,周三春已经能跟他们偶尔搭话了,相互之间了解了一下,这才知道对方是从浙东温县来的,做的是小商品,用人家的话:“你想要啥,我就能做啥?”

自然,他也是私有经济,个体户。

这位老板姓彭,叫彭宇勇。对一号店的事儿略有耳闻:“我们那里传的不厉害,因为百货大楼和供销社早就不行了。所有人都在摆摊做生意,你要是态度不好,有的是其他地方买。真不知道,他们犟什么。”

“放心啦,你们不会有事的。”

虽然对一号店的处境很是乐观,但彭宇勇对自己这次能否上国家台却充满了担忧:“个体户,东西也杂,规模又小,恐怕戏不大。不过有机会就试试,万一成了呢。”

周渔特喜欢彭宇勇的劲儿,很合她的脾性,还专门留了电话号码:“我们也有百货柜台,到时候可以联系一下,说不定能合作。”

彭宇勇笑着说:“你不说我都要给你留的,一定一定。”

说完了,就轮到了他,他进去后,同样把门关了。周三春站在门口,周渔瞧着他竖起了耳朵——习武的人听力要好一些的,这显然是想听听里面到底怎么说。

不过没想到的是,进去才五分钟,门就呼啦开了,彭宇勇一脸无奈地走了出来,看到周渔,冲着她笑笑说:“果然不行。咱们再联系,我还有个客户,我去跑客户了。”

说完就离开了,里面喊了下一个,周渔拿了资料袋往里走,进去后,就把门关了。

里面就一张办公桌,桌子后面坐着个挺严肃的工作人员,周渔到跟前后就说:“介绍一下吧,你哪个单位的,什么产品?”

周渔没说话,先把原本夹在资料里的一张国家日报拿了出来,放在了对方面前,笑着说:“这是国家日报对我们的报道。我是南河省梅树村门市部一号店的,在这个专题中,是正面的典型。”

南方可能还不知道,但京市肯定知道这个专题。周渔拿着报纸当令箭也不是第一次,太知道报纸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

果不其然,对方真的认识他们:“你就是梅树村的啊,你们的服务可真不错,都能做到吗。”还挺感兴趣的,“你们一等奖是21寸大彩电是真的吗?真送了。”

“真能做到,如果台里需要,可以来我们一号店进行探店。彩电也是真送,就是报道中的那个小姑娘得奖的。”

对方立刻说:“你们可真舍得。就送这一次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