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大国日化1981格格党 > 第63章(第1页)

第63章(第1页)

周渔故意把声音放大了,在这样热意还未退却的秋夜,大家因为忙碌而昏昏沉沉的脑袋,霎时间就清醒过来。

好消息?!

这个词从耳朵里进入脑海里,让人不得不惊了一下。

周渔在火车上讲的,他们是听进去了也配合了,但总觉得做起来很难,有经验的人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想的太简单了。

而现在,他们刚下火车才不过七个小时,一天都没有过去,周渔居然说有了好消息?

几乎立刻,大家都看了过来,只是因为蒋学在,所以没有人出声。但周渔是能感受到的,那种惊异的审视的目光,与上火车时像也不像。

蒋学也是挺吃惊的,但他还算比较沉稳,问了句:“什么好消息?”

周渔就说:“是这样的,我们的编外人员提前了两天过来,经过这几天的收集整理,目前已经拿到了1700条的外商信息,很多都跟我们省的产品有关系,如果好好利用的话,一定可以促成交易。”

居然这么多?

蒋学立刻问:“怎么这么多?都是什么样子的?我看看!”

周渔就把手头的一张给了蒋学——这会儿他们就在大街上,1982年的夏国,即便是粤东这样的大城市,也是舍不得多使用灯光的。

宽阔的大道上,离着很远才有一盏幽暗的路灯,这样昏黄暗淡的灯光,根本看不清楚钢笔写下的小字,不过,立刻就有人递上了手电筒,两个手电筒光芒交汇下,那张纸上的字也清晰起来。

上面写着:“照明类:史密斯,美国商人,42岁,白人,182公分左右,性格和善,对夏国很喜欢,乐于交流,第三次来广交会。助理汤姆,第一次来广交会。自营贸易公司,经营范围照明类小商品,本次进货:台灯、壁灯、落地灯。具体数量:台灯20万台……”

“要求:质量好,价格便宜,花色素净,不要夏国元素。备注:希望有好的包装,不需要二次包装。”

然后这条信息后面,还标注了两个字:独家。

这些信息可就太全乎了。

不但有外商的姓名、经营范围、进货种类和数量,甚至连他们的样貌性格和潜在的要求都问出来了。

大家都是经常来广交会的,自然知道,带翻译的外商是很少的,而像是南河这样的贸易团,这次只有14名工作人员。但来的工厂确实数百家,即便他们精通英语,也没有精力去帮着每个工厂进行翻译。

这就导致了,双方的哑巴英语下,大部分只能聊要个什么东西,诸如不要夏国元素,要素净的花样这种,甚至是对包装有要求,是问不出来的。

但这些不重要吗?

太重要了!

如果两家争客户,说真的,你如果能说到人家心里去,那为什么不选你呢。这就是杀手锏!

蒋学虽然信任周渔,可他也没想到,周渔的速度这么快,干的这么好,他手中这张纸,写着三家外商,而周渔随手拿出来的那一沓子,最少有七八十张,这是两百多家外商的资料啊。

“都这么齐全吗?”

不用周渔说,王秘书就先说了:“大部分都这么齐全,但也有个别的外商不愿意透露这么多,所以也没办法。”

这个大家都理解,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愿意聊的,也有不愿意说话的,他们这群人凑在一起,不也这样吗?这就已经很好了!

不仅仅是蒋学,旁边离得近的几个人都兴奋起来了,做生意跟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是上策。可惜的是,因为自身的原因,他们一直是处于被动,因为不知道,因为害怕丢失客户,因为少签一单就白来了,大家都处于恶性竞争状态。

而现在,他们有机会知道对方的需求了。

知道这些,他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就可以为对方量体裁衣,就可以掌握主动权。商情组在火车上可是帮他们写了信用说明的,他们已经知道了怎么拿出自己的优势,这可是……太好了!

“周组长,你们怎么做的啊,这才几个小时,怎么会拿到这么多消息,你们这是提前布局了?”江州灯泡厂厂长苏美盛激动地说。

第一个就是照明类,那个史密斯先生的要求,他们完全能做到,看到那条的时候,他都高兴得恨不得跳起来,20万的台灯,要是真成了,这是多大的单子!

所以,他对周渔也是最关心的。

他这么一问,大家也都看着周渔,如果说原先是质疑他们,现在大家的目光已然完全不一样了,是惊奇,是惊讶,是惊喜。

不过,大家都是有理智的,商情组一共五个人,就算忙死也不可能七个小时干这么多事,所以才有刚刚这么一问。

王秘书和武鸣他们原先对周渔的感觉,就是挺厉害的一个老板,但从火车上一起工作,他们才发现了周渔的不同——她不但是脑子转得快,想法多得很,最重要的是她真的不畏,去做。

那样的议论,王秘书自认为他也很难平静,可周渔却能唾面自干,想办法在这样的偏见中,引导大家配合工作。

两天一夜的火车,坐着都累的要死,周渔带着他们一个个问询资料,汇总消息,除了睡觉几乎没歇着——但商务厅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梅树村门市部现在有多挣钱呢,这么挣钱,还这么肯干,他们是真佩服。

可这只是对周渔工作态度的敬佩,等到他们站到天鹅大酒店,听到了50名提前派来的工作人员的数量,看到了那1700份信息,才是真的对周渔服了。

她真是敢想敢做!

这会儿,大家都问,武鸣都忍不住替周渔说:“刘厅长批准了外援,25名工作人员,25名英语人才,提前两天来了粤东,这两天,他们一刻都没歇息,收集了足足1700份资料,不过今晚时间有限,我们只整理出来这么多。”

这……这可是真想不到。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周组长,在火车上我就想,你说的那么好听,五个人怎么干得了。没想到,你是心里有底啊。我谢谢你们商情组。”

这可是大家真诚的表达,这提供的帮助可不是一点半点!

人家周渔说的商情组的好处,是半点没骗人,都做到了!

不少人也跟着点头:“你们辛苦了!”“有了这些资料,可太好了!”

“周组长,这么多信息,我们怎么分配呢!”

夜色下,周渔发现,他们看她的目光变了,就跟着昏黄的灯光一样,泛着温柔。

周渔将手里的资料递了过去:“我们就是商情组,只负责收集信息,剩下的就交给蒋团长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