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大国日化1981格格党 > 第98章(第2页)

第98章(第2页)

说着,周渔就从大包里拿出了资料,放在了苏启生面前,“您可以看到,四月上市,当月梅树村全国数据销售量是五万三千余斤。从五月开始陆续下跌,到了九月也就是上个月,梅树村的销售数据是两万余斤。”

要知道,供销社会盘点,但并不会像这样对每个产品进行统计比较,这个数据是苏启生第一次见。而偏偏银行就是搞数据的,这个数据他们可太了解是什么意思了。

苏启生眉头微皱:“为什么?”

周渔解释:“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消费者不接受。四月推出的时候,我们梅树村各门店和商场,就进行推广,可以这么说,这么大的力度,一般情况下,洗衣粉的销量应该在二十万斤左右,足足少了四分之三。

我们对顾客进行了调查,大家认为,太贵了,明明可以九毛钱买一袋,为什么要多花钱,不相信能有这样的效果。”

苏启生没说话,而是在笔记本上刷刷刷的记录着。

周渔接着往下讲:“第二个原因是买过的顾客觉得吃亏了。宣传的效果是一勺顶三勺,但顾客实际使用的时候发现,一勺最多顶两勺。纵然整体是便宜的,可仔细算的人是少数的,多数顾客都认为,这个洗衣粉不诚信,没有达到他们宣传的效果,是他们吃亏了,所以复购的人很少。”

周渔最后总结,“愿意买的人少,买了的又没留住,最终导致了销量一直在下降。”

苏启生仔仔细细看了周渔拿来的数据,每个月的都有,周渔还说:“您要是需要,我还可以将每个店的数据拿来,都是有的。”

这种东西做不了假,不过苏启生也不是随意听信的人,他问:“据我们了解,从八零年开始,世界各发达国譬如日本美国,浓缩洗衣粉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取代普通洗衣粉是时间问题。”

“会不会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研究的技术不达标?”

这也是重要的问题,周渔这么解释:“对于浓缩粉我们目前没有相关标准。”

这也是周渔觉得难解释的地方。

相关标准是在1984年颁布的,上面明确要求浓缩粉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低于8%,但这是低于其他国家的,譬如意大利是15到40,丹麦是10到15等等。

这就导致同样的生产线出来的产品效果不一样,却还是那么宣传,卖的还是那么贵,直接让顾客对夏国浓缩粉失去了信任,直至周渔穿来的年份,全世界都是浓缩粉为主了,夏国浓缩粉的市场依旧没有打开,八十年代进口的数条高价生产线全部亏损。

她想了想只能这么说:“余阳浓缩粉的非离子是8%,既然能上市,相信这个含量是达到了相关要求的。国外的都在10以上,有些还在15以上。”

苏启生点点头,并没有评价,但周渔觉得,以他的阅历,应该能推断一些问题。

等着苏启生记录完毕,他就问周渔:“周同志,请问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周渔就说:“有。”说着,就从包里往外拿东西,一瞧见她这动作,那个年轻人立刻紧张起来,不过,等他看到周渔掏出来的是什么,就松了口气——两包洗衣粉。

周渔放在了桌子上,解释道:“这是余阳日化的浓缩粉,这是海市日化的普通洗衣粉,我想我说的再多,也不如真正试试感受来的大。您可以回去试一试,比较一下效果,再下结论。”

周渔还说了:“当然,我这是找您反映问题,所以,这洗衣粉还得您付款,否则有行贿的嫌疑。浓缩粉一块四,普通粉九毛,一共两块三。要是家里有普通洗衣粉,只用买浓缩粉就行了。”

年轻人简直是瞠目结舌,他刚刚还防着周渔拿出什么贿赂的东西,虽然说一般人不敢,但私人企业毕竟灵活一些,万一呢!

可他万万没想到,周渔非但没行贿,还把生意做到银行里来了,谁听说过卖洗衣粉给行长的?!

不过苏启生反倒是很支持,说:“我们家有普通洗衣粉,这个浓缩粉我要了。”说完,就掏钱包准备付款,同时还吩咐年轻人:“等会儿你分一半,回去也试试。”

周渔立刻说:“分了就不好拿了。”这会儿又没什么塑料袋,不过她有准备,又掏出一包,“我还有一包,你买这包吧。”

年轻人一脸惊讶:“你怎么还带两袋?”怪不得那个包这么鼓鼓囊囊。

周渔笑:“以防万一啊,多个人实验还有个比对。怎么称呼您?”

对方的脸色突然不太好,周渔奇怪地看他两眼,他别别扭扭,半天才来一句:“万益!”

周渔愣了一下,盯着他看了半天,没忍住勾了勾嘴角,那真是“以防万一”了,这家伙今天可没少质疑她!

万益家里没洗衣粉,所以老老实实掏了两块三毛钱,买了两袋。

周渔拎着已经空了的包,这才离开,一上车就发现周三春也过来了,冲她说:“太晚了,我不放心,就过来了,怎么样?”

周渔想了想说:“原先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但现在能确定的是,我们应该会被列入考量的。”

这位苏启生绝对不是一言堂的领导,而且比较务实,甚至,他还知道家里有洗衣粉少花点钱,周渔判断他是很会算账的。

剩下的就只能等待了。

倒是万益和苏启生,晚下班了一个小时,都抱了洗衣粉回去。苏启生一到家,妻子已经吃了饭在看书了,瞧见他进门就放下了书问:“怎么这么晚?”

苏启生就说:“遇到华美日化的周渔。”

周渔显然大名鼎鼎,这么一说,他的妻子居然也知道,“她是想探探生产线的口风?”

“是也不是。她很聪明,也很有胸怀。能做到这么大,不是没原因的。”他说了说情况,将包里的洗衣粉拿了出来,“试试吧。”

妻子也挺感兴趣的,连忙点头,“正好,圆圆的脏衣服没洗呢,咱们试试。”这种事情肯定要严谨的,两个人按着量加了洗衣粉,用一样的水泡开,放入了同样多的两份衣服,开始揉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