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农家幼崽竹马日常TXT > 第73章 思虑(第4页)

第73章 思虑(第4页)

章峥想起章小水和周小溪的相处,就觉得章小水傻乎乎的,被人从小到大占便宜。

他此时没好气道,“你管我。”

章小水瞪眼,“你凶我!”

章峥撇开眼不看这个恨铁不成钢的东西。

章有银轻声咳嗽,“都要成亲的人了,还小狗拌嘴,羞不羞。”

“我不要你们的钱,现在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种姜打猎,家里营收来源单一,收成和风险都极大。”

“种田就是靠天吃饭,哪天老天爷不赏脸,咱家得想出路。”

“打猎也靠运气,不稳定。”

他们还只是农闲进山打猎,多半都是兔子山鸡之类的小东西,要是大的野物要进深山,那就得扎山里小半月了,他们基本没这样做过。

章有银说完,两少年都深思起来而后深深认同。

好比藏私房钱都不会放一个地方,床底、墙角、屋檐后的猪栏边都埋了铜钱。

钱是一文文的赚一文文的攒,可支出记账的时候都按两了。

不过章小水一向比较乐观,他算了一笔账,“咱家种的一亩水田全用来抵税了。每年爹爹一个月的徭役用十两抵了,一家四口吃饱饭一年得两千斤,近几年谷价没涨没跌仍是高企,按六文一斤算一年得十二两。去年其他日常杂项牙刷牙粉、胰子、布匹、小家当、棉花、种子、陶熨斗、猪仔鸡鸭崽等一起花了约莫四两,阿爹吃的养生丸一瓶三两,一年要十二两。”

“这一起就是一年花销三十八两。”

“咱们家可以赚的……”

李瑜打断章小水的话头,他道,“养生丸王老大夫说可以慢慢断了,他现在也觉得我身体已经调理过来了,要减少对药丸的依赖。”

早几年赚了点钱,都没先顾着肚子要吃干饭,章有银就带着李瑜去四处求医。

李瑜的身体王老大夫一直瞧不出大毛病,但极易疲惫乏力,夜里失眠多梦,还不能碰冷水,四季交节的时候最容易染风寒,一病又病一个月,稍稍食补点了肉又被病气磨走了。

为了根治李瑜的情况,周围县城都跑遍了。

赚了一点钱就消磨一点,家里米缸永远填不满,在油水荤腥上因为要食补所以章有银没吝啬,但家里确实没余钱,手头还是紧巴巴的。

后面孩子九岁时,新朝成立,为了繁荣税收,开放对州府间百姓流通管制。王老大夫得知京城做御医的族叔回老家探亲,便写信告知了李瑜的情况并附上了脉案和方子,那族叔对疑难杂症很感兴趣,便通知章有银带着李瑜去府城看病。

路费盘缠和诊金药钱那会儿还是其他三家凑出来的三十两。

在府城小客栈住了小半月,李瑜吃药针灸,章有银就和田幸、周青山去酒楼做帮厨,或者给夜市摊贩做短工。

他们小两口跟着章有银来府城是周圆再三思虑后询问章有银意见来的。

新朝成立,南北东西商队又逐渐恢复,那么做豆腐的方子不再是绝密,今后肯定也来越多人会做。

周家要靠做豆腐发家,势必要扩大豆腐成品生意了。但是他们都不会,只会做豆腐。

说来也不光彩显得卑鄙,三人就是去偷师的。

他们租的小巷子有个豆腐磨坊,恰好那家小工家里有事请了一个月长假,而老板又临时接了几家宴席单子,急需人手。

章有银只干半个月和老板混熟后摸索到门路了,周青山两口子继续干了一个月,差不多都学。什么豆腐乳、香干、千张什么的都过了一遍。

一般老板也不会轻易把门路交给帮工的,不然他们学会了另起炉灶不得抢生意。

但看到他们是外地人,在府城只是求医看病,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子,便多了份心软少了份戒备。没说教他们,但是做的工序也没避讳他们。

所以去府城一趟,章家和周家都去值了。

李瑜的身体逐渐好转,但亏空近十年补起来也得花大价钱。

一开始那族叔开的药方子吃一个月后,去城里王老大夫那里复诊,王老大夫再将脉案寄给京城的族叔;

族叔再根据情况,将方子更改药量或者换个温和的方子。

这么两年后,李瑜身体好转很多,接下来便是吃固本培元的养生丸。养生丸吃了一年半后,前几日去复诊,王老大夫收到族叔回信说可以减少药丸了。

要不是章家种的有姜能卖个好价格,这一切还真是奢望。

但也是全赖这姜,所以章有银才有些顾虑。

一家人不谈讲究享受,要吃饱穿暖过普通老百姓日子,打底一年就得二十两。

当然,穷有穷的过法,像以前那样,一年四季吃杂粮粥水煮青菜也能活。只是现在,谁都不想过那样的日子了。

而且姜的价格最近几年也在下降,一是商队往来运的姜多。仔姜带泥放陶罐子,那陶罐子夹层放冰制造低温湿气的储存环境,能保鲜两周,足够那些商队从外地运来。

二是,华水县知道姜贵,有的人千里迢迢跑去外地学种姜,然后再回来种。虽然种的收成没李瑜好,个头和颜色都是下品,但足以拉低仔姜的价格。

三是,这几年还算风调雨顺,但今年突然干旱提了个醒,种田吃饭太不牢靠了。山里野味也难活,找不到什么补贴家用的好东西。

天干,还能人辛苦点昼夜挑水,可要是洪涝暴雨那姜全都要烂地里了。

章有银道,“所以,今后还得想想咱们家怎么赚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