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成分是金银花、黄芩、连翘。对热毒引起的热、咳嗽、咽痛等有效,能够清热解毒,降低因热毒导致的身体热。
-清开灵颗粒:成分有胆酸、珍珠母等。常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的高热不退等情况,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可缓解热并改善热引起的烦躁不安等。
不过,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体质等来判断,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误用。
以下几类人通常不适合使用中药调理烧:
过敏体质者
-对中药成分过敏的人,如对金银花、连翘等常见中药过敏,使用后可能会引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呼吸急促,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会让身体状况更加复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用药需要谨慎,因为很多中药成分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正常育。例如,某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能增加流产的风险。哺乳期妇女服用中药后,药物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婴幼儿
-尤其是小于个月的婴儿,其肝肾等器官育尚未成熟,中药成分可能会对这些器官造成负担,而且很难准确把握合适的剂量。另外,中药的口味可能会让婴幼儿难以接受,导致喂药困难。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
-如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药大多需要经过肝肾代谢,而这些患者的肝肾对药物的解毒和排泄功能已经减弱,使用中药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甚至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中药调理烧见效时间因多种因素而异。
如果是病情较轻的风热感冒引起的烧,服用银翘散等中药方剂或中成药,一般在正确服用后的-天内体温可能会逐渐下降,症状有所缓解。因为这类药物主要是针对外感风热之邪,通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来挥作用,当药效挥后能较快改善热、咽痛等症状。
对于邪在半表半里引起的烧,使用小柴胡汤等药物,可能需要-天左右见到比较明显的效果。这是因为其作用是调节机体的正邪交争状态,让身体的阴阳趋于平衡,相对来说这个过程会复杂一些。
但如果是病情较重,如热毒内盛导致的持续高热,使用清开灵颗粒等药物,可能需要-天甚至更长时间。并且个体的体质差异也会影响见效时间,体质较好、对药物反应敏感的人可能见效快,而体质差、正气不足的人可能需要更久。
推拿穴位及效果
-清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指腹,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操作oo-oo次。
-效果:这是小儿推拿常用的退烧手法,有清热解表、泻火除烦的作用,对于外感热初期,体温不是特别高时,能起到较好的降温效果,让孩子感觉舒适。
-推攒竹(开天门):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际呈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操作o-o次。
-效果:可以疏风解表、开窍醒脑,对于感冒引起的热、头痛、头晕等症状有缓解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帮助散热。
-推坎宫: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操作o-o次。
-效果:能够疏风解表、醒脑明目,主要用于治疗外感热、头痛等,它和开天门等手法配合,可以增强疏风散热的功效。
艾灸穴位及效果
-大椎穴:
-位置:位于后正中线上,第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可以使用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厘米左右,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灸o-分钟。
-效果:这是诸阳之会,艾灸此穴有解表退热、散寒通阳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烧、怕冷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调动人体阳气,驱散寒邪。
-曲池穴:
-位置: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操作方法:艾条灸时,每侧穴位灸-o分钟。
-效果:该穴位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的功效。对于风热感冒导致的热、咽喉肿痛等情况,艾灸此穴可以帮助清热泻火,调节身体的气血,达到退烧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对于热证烧(如高热、体内热毒炽盛等)可能不太合适,因为艾灸本身有温热作用,可能会加重体内的热邪。推拿手法在操作时也应注意力度适中,尤其是小儿推拿。如果烧持续不退或体温过高,应及时就医。
以下几种情况不适合用推拿方式退烧:
皮肤破损或感染
-如果皮肤表面有伤口、溃疡、烫伤或者皮疹等情况,推拿可能会导致破损处疼痛加剧、感染扩散。因为推拿过程会刺激皮肤,手上的细菌也可能趁机进入伤口,引炎症加重。
骨折或脱臼
-局部肢体骨折或脱臼后,推拿不仅不能帮助退烧,还会加重伤痛。不当的推拿可能会对受伤的骨骼和关节造成二次伤害,影响骨骼的正常修复。
高热惊厥
-当患者出现高热惊厥时,全身抽搐,此时不适合推拿。因为在惊厥状态下,很难进行有效的推拿操作,而且强行推拿可能会让患者受到额外的刺激,使惊厥症状加重。
极度虚弱或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