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有八个月的时间是被迫关在密室里不得而出,无事可做的纪清越当然只能专注于种地。
得益于神奇土地的正向加持,种植效率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两个星期收获一次。
于是,纪清越积攒下数量庞大的种子。
为此,他将山顶上的库房从开始的一间扩建到如今的十几间,都是用晒干的竹子搭建而成。
由于不会杀羊,而且他很需要山羊帮忙运送种子上山,所以每当馋肉的时候,笼里的家禽和水里的鱼就得惨遭一次减员。
幸好当初李阿娘准备齐全,每种家禽都留出一只公的用来配种,若是想孵蛋,就把公的鸡鸭鹅放回大部队里,一段时间后再分开。
山羊运输队也从原来的四只扩展到如今的七只,现在它们已经不再需要食物引诱也能熟练地驮着种子上山。
山坡上的水果,经过风干和糖渍的手段处理得以保留一大部分,做成果干和果脯,装进罐子里保存。
种植这么多种作物,让纪清越觉得最麻烦的还是棉花,摘棉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简直太折磨人了。
可棉花的重要程度与稻谷一样,种子当然还是多多益善。
就在纪清越苦恼于要怎样简化采摘流程时,意外在山坡上现一种长满尖刺的藤蔓。
当时他正在搬运收割下来的棉花枝丫,并没有注意到藤蔓的不寻常。与往常一样,他小心地穿这片藤蔓,没想到脚下一滑,还是被绊倒了。
这下不仅摔掉了手里的棉花,还被扎了无数个血洞。
纪清越顿时气得火冒三丈,本来摘棉花就够辛苦的了,居然还被藤蔓扎伤,于是立刻下定决心,待会儿马上将这片藤蔓铲除干净!
擦了擦伤口上的尘土,纪清越腹诽着把地上的棉花枝丫捡起来。
可就在拾起最贴近地面上的棉花时,他现枝丫竟然被地上的尖刺藤蔓紧紧地钩住了!
于是,他用力撕扯,与藤蔓抢夺棉花,最终没费什么功夫便将枝丫拿了起来。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生了!
没想到枝丫倒是捡起来了,可枝丫上的棉花朵竟然完整脱离花骨朵,粘在地上的藤蔓上!!
灵光一闪,纪清越马上放下手里的枝丫,用刀割下一截藤蔓,小心地捏着一端,凑到眼前仔细观察。
这种藤蔓无论是茎干还是叶片上都长满倒钩的尖刺,难怪被扎到了会比针扎还疼,属于扎进肉里疼一次,拔出来时倒钩撕扯再疼一次。
紧接着,纪清越将藤蔓试着贴近花骨朵上的棉花。
一贴一拉,棉花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拉了出来!!
完整且不带杂质!!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纪清越欣喜若狂,恨不得对着藤蔓亲上一口,可理智告诉他,亲上去的话受伤的还是自己。
接下来几天,纪清越不断尝试用这些藤蔓做出一件趁手的棉花采摘工具。
试了好几个,最后他现最简单高效的是最开始做的那个:用藤蔓绕着一支木棍缠一圈,把手缠上布条,中间松动的部分用细绳固定。
用这样一根缠着藤蔓的棍子往棉花树顶上一扫一压一滚,几乎就能把一整棵棉花树上的棉花都扯下来,而其他枯叶什么的杂质却不会跟着被钩起来。
有一点要注意,用藤蔓辅助收棉花时,要保证地里的棉花已经脱水干燥到一定程度,这样才能不费心地钩出棉花。
有了新工具辅佐,纪清越开心地扩种了棉花。随后他现,新工具好用是好用,可损坏率很高,经常是没收几棵,藤蔓上的倒钩就失去作用了。
纪清越转念一想,毕竟藤蔓不比金属,质地太软了,看来还是要想办法改造成金属的才行。
于是,回到山单县之后,他立刻去买了一把绣花针。
这些绣花针粗细不一、长短不一,用来做对照试验。
他先是用火将针尖烧热,趁热压弯,让笔直的绣花针形成倒钩,然后找来一块竹片,在竹片上钻够足量细孔,接着把绣花针针孔那端插入细孔中,用一根坚韧的金属丝将所有针孔都串联起来,防止采摘时钩针被扯出,最后在竹片后夹上另一块竹片当作“顶针”,减缓拉扯时对金属丝造成的金属疲劳。
就这样,纪清越一连做了好几把钩针梳。
试用后,纪清越现果然还是针越细越密越好使,可细针耐久度比不上粗针,于是他选了个折中,用中等粗细的绣花针,尽可能细密地植入竹片里。
使用“针梳”的效果十分显着,纪清越不必再着急忙慌地赶在棉花枯萎前收割棉花树了,在地里就能用针梳把棉花摘下来收进袋子里,节省搬运枝丫的力气和一大部分时间。
李家村里,临近正午,李家的饭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有好几道菜是与纪清越学的。
李阿翁拿出过年时没喝完的酒,打算与孙子们一块儿喝一杯。
李二郎夹起一片鱼肉,这道酸汤鱼是锦娘自己琢磨做的,与纪清越做的已有七八成相似,他按捺下心中的悲伤,转头询问:“三郎,你何时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月二后就得启程。”走得稍微快一些至少要花费半个月,到达长安后还得休养几日适应一番。
“将军与我一个月探亲假,届时我与你一同去往甘州,出了甘州再送一段路,途中就得返身回兵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