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太子是雄虫清报春鸟 > 第 62 章(第1页)

第 62 章(第1页)

听到人不在大清,想见见带回来红薯后人的胤礽大失所望:“都怪耿精忠反了,闹得福建乱糟糟,把人都吓跑了。”

姚启圣折子上写得详细,包括陈振龙如何躲避荷兰人把红薯带回来的,然后又如何推广,当地人如何称呼他的,让胤礽对其敬佩不已。偏偏见不到他的后人,实在遗憾。

听到儿子的抱怨,康熙含笑,揉了揉他的脑门子。

“好了,耿家又归降了,不要说这些子话,要不是耿昭忠、耿聚忠兄弟俩,你可能还要过上许多年才知道红薯呢。再说,陈家是行商,便是没有战乱也四处走动的行商,不过到底是大清子民,让人传个话过去就是了,待他回来再封也不迟,只是保成得先想想给他个什么封号?”

胤礽转了转眼珠子,封号,他早就有了,不过想从他肚子里掏东西出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遂反问康熙:“阿玛准备给他们什么爵位?”

因为是他提议给陈家封爵,想当然地,胤礽把他们划分成自己人,下意识开始给他们谋划好处。

康熙笑了笑:“自然是一等轻车都尉。”

他自觉给得不算低,一等轻车都尉已经是正三品,在汉人当中不算小官了。然而,胤礽却十分不满意,一等轻车都尉,也太小了。

“这么小的爵位哪里还用得上给封号,可怜儿臣早就想好的封号了。”

康熙

见保成撅嘴皱眉,来了兴致,便说:“那保成说来听听,要是封号好,给他一个一等男也不是不可以。”

胤礽尤觉得小,在他看来带回来红薯不比战功差,封个超品公侯也使得。可见康熙的神色,知道也争取不到更高的爵位了。大清非军功不可封爵,就连皇子也不是生下来就能当王爷的,陈家是汉人,又没有军功,一个一等男也就到头了。

遂说:“庆丰。”

既然无法往上继续升爵位,他灵机一动,给先前想好的庆字后头加了一个丰字。

“庆丰、庆丰……”康熙细细咀嚼字词意思,乍一听俗气,但却出奇地合适,当即定下了陈振龙之子陈经纶的爵位,一等庆丰男,三代后始降。

皇上要封一个汉人为一等庆丰男,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砸得朝堂民间震荡不已,纷纷打听那个陈家到底是什么来路,居然能白身封爵,还是一等男。当打听到是个海商后更是惊得下巴都要落地,京城里家家户户嘴里都挂着陈经纶的名字。

什么时候商人也能封爵了,大清可真不太讲究,不过待打听到原因后又了然。

那红薯当真亩产如此之高,如果是真的,陈振龙冒死从南洋带回新的良种,确实值得给他后人一个爵位。同样够有那个胆气封前朝商人为侯爵的皇上也太有气魄了,一时之间,大家的眼睛纷纷落在了南洋上。沿海多商户,其中巨富者多如繁星,

但商人自古被层层剥削,没有政治地位。陈振龙之子被封爵让大家看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希望。

似乎,他们除了弃商三代再参加科举还有其他途径。

特别是海商,知道海洋无边无际,其中又有多少新鲜东西,有其他高产良种也不足为奇,以前他们没那个动力,也没那个必要,但是如果也能和陈振龙一般找到新的良种被皇上封爵就值得花大力气寻摸了。他们不贪心,不求一样封一等男,哪怕一个正七品的恩骑尉也行,只要能护住家里的生意。

不过眼下还是先得把陈家的爵位给落实了才行,从吕宋传话过去再等人慢悠悠晃回来太慢了,万一到时候朝廷变卦了怎么办?

让朝廷派遣官员前往吕宋宣旨,只要人去了,甭管陈家如何,这件事就算落实了。

商人庞大的力量再次上演,他们没有政治地位,但是手上有钱,还有乡老情分在。特别这时候绝大多数商人为了好名声常常架桥铺路开设义学,有钱有名,推动了一次从下而上的事件。

外省的官员对此事必然不会太热心,省内能将折子呈到圣上面前要不在外地,要不手上有事走不开,找来找去,还真被他们找到了一个倒霉蛋。

李光地,正是他们福建考出去的大才子,不但学问好,还入了皇上的眼,考中了二甲第二名,被皇上亲授翰林院编修一职不说,没两年就充任了会试了考官。

只是

时运不济,请假回家探亲正好赶上靖南王耿精忠造反,只好携全家躲入山中,差点丢了小命。

原本他的官位也不算太起眼,但李光地会抓时机。一面拒绝了耿精忠的招揽,一面写密折表忠心托人呈给了皇上,让康熙大为感动,不但嘉许他的忠诚还直接给他一个领兵大臣的职位,等收复泉州时,康亲王又上表他矢志为国,即使颠沛流离也不曾改变对朝廷忠心,朝廷便格外优待他,提拔他为侍读学士。

要是只这样,也算不得传奇,偏不巧,李光地又因丧父归家被义军围攻,便招募乡勇好悬给守住了。如此,又升迁到了翰林学士。

回家探亲五年时间,从一个小小编修升到了翰林学士,堪称奇迹,更有人说他家祖坟冒了青烟,不然怎么一回家就升官?

这人权欲心重,又极其看重乡老,毕竟能守住老家全靠乡老,加上一个福建的汉人封了一等男在朝廷上也算是人脉。大家伙儿就找到了他,想请他说服朝廷去吕宋宣旨。

李光地心动,皇上还是头一次封一个没有投诚的汉人为爵,可见陈家是真发达了。要是能够搭上这条线,等于他有了个强有力的后援,只是也有犹疑之处:“只是海上茫茫,我又如何能找到陈经纶?”

立刻有海商说:“这个简单,我们都是在一处做生意的,知道他大概的的位置。且我们在那里也有福建商会,到了那商

会的人自然会告知陈家具体住处。”

他们的话让李光地心动,他是真的有心为家乡做点事,正巧手上也没有其他差事,便想着自己寻摸一个,立功回京,说不定又能往上升一升。再不济,给个肥缺也好。

当下便写折子给康亲王杰书,此人多次在皇上跟前表扬自己,又是皇室宗亲,只要说服了他,皇上那头就不算难事。杰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唯皇命是从的人,但他消息更灵通,知道陈经纶封爵一事是太子提议。在一众王贝勒中,他是捡漏加上皇上恩典才得以接替兄长袭了康亲王之位,皇上所好就是他所好,皇上宠爱太子他自然也不似其他一些王贝勒一般暗中反对,只一味支持,便被李光地给说服了。

等朝廷旨意下来,李光地身着官府捧着圣旨坐上了海商的武装大船,船头才消失在海岸上,一艘艘商船也跟着出发了。

“此次出海,挣钱为次,汝等定要找回那稀罕良种回来放可。”一个老父亲叮嘱自己的两个儿子,“我们汪家的希望就落在你们身上了。”

“是,孩儿定不负父亲的期望。”王家兄弟跪地,向着父老最后一拜,起身,扬帆起航。

一艘艘承载着繁荣家族希望的船驶出了海港,一股不一样的风吹到了千年未变的土地上。以前,出海是不得不出海,是为了谋生,但是随着陈经纶因海外良种封爵的事情传开,出海,

成为了改变家族底色的方法。对于商人而言,爵位,其实官位对他们更有吸引力,毕竟爵位是可以传承的,可以保护家族好几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