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姝已经很有一段时间没有上县城了,家里什么都有,偶尔缺点什么,和元母或者王氏一说,就会带回来。
毕竟只是分了院子住,并没有分家,元母还是说一不二的管家婆,有她在,不管哪一房都要少操心不少。
“阿母,那是什么?”元楼指着糖葫芦,眼神亮晶晶的说:“是传说中的糖葫芦吗?”
唐姝:“是糖葫芦。”
这孩子以前怕是没吃过糖葫芦吧,居然弄出‘传说中’的说词。
好悬憋住了笑,唐姝花了三文钱,给元楼买了一串糖葫芦。
一串糖葫芦上面有10个裹了红糖的山楂,一口咬下去,酸甜味儿顿时充斥口腔。
“阿母你也吃。”
吃了一颗糖葫芦的元楼赶紧拨了一颗喂给唐姝。
“好甜哦,好好吃的糖葫芦。”
——嗯,好乖巧可爱的孩子!
唐姝姨母笑,让元楼自个儿吃。真的不怪她偏心,主要前面俩孩子,稍微不注意,就会让她的血压升高。
甚至多揍几回,嘿,越来越抗揍了。
“阿母,我们先去阿奶,四婶那儿?”元楼吃着冰糖葫芦,好奇的问唐姝。一只手不忘紧紧抓住唐姝的衣摆。
两只圆溜t溜的眼睛,左看右看,格外的机灵。
“先去你阿奶那儿瞧瞧。”
唐姝带着元楼往元母、王氏摆摊的地方走。
卤货一般天气凉爽的时候好卖,天气热,没有有效的保存方法,就怕坏。去年开始卖卤货的时候,本身就是秋天,修房子的时候,已经过了年。如今又几月过去,天气慢慢转热,卤货也就越发的卖不动。
今儿卖的量,比昨儿少了一半,却没有昨儿好卖。唐姝到来时,有客人正在和元母讲价,说是天气越发热,卤货不耐放,让元母便宜点,他将剩余的包圆。
元母在犹豫,唐姝一来,元母眼前一亮,就让唐姝来说要不要便宜卖。
唐姝自然同意便宜卖,只不过唐姝也说:“最多一斤便宜一文钱,我们这也是小本经营,本身没多大的赚头。就想着客人说得在理,天气越来越热,熟食不耐放,这才想着将卤货便宜处理。”
“小娘子会说话。”
客人穿着绿色的葛布长褂,红色长裤,黑色帽子上还簪了一朵花,挺风雅的打扮。却流露出商人特有的金钱俗气。
唐姝瞄了一眼就确定他的身份,应该是某酒楼的掌柜,将卤货包圆,大概是想放在酒楼卖。
说真的,唐姝刚开始配卤料带着婆家卖卤货的时候,就想到会有酒楼饭馆找上门来。
结果几个月过去,嘿,现在才有人来试探。
不对,或许早就来过,就是吧,元母和王氏没有那根筋,或者觉得给酒楼供货会吃亏,就假装不知道有这回事。
唐姝这次上县城,说是买布料回家做衣服,实际上还不是元杰出门未来10天左右都不在家,高兴的结果。
无意中撞上,唐姝自然有心想将零售改成批发,少赚点就少赚点。毕竟他们每天就只有两人上县城摆摊,能力有限,每天就只能零售卖那么多。
并且天气越热,不耐热的人家根本就不出门,而耐热的人家也不一定就非要买他们家的卤货,仔细分析利弊,自然批发更划算一点。
这么想着,唐姝就应了客人的试探,并且很直接的询问客人在哪里高就。此话一处,客人哪里不知道唐姝是明了自己来的目的,就拱手清到一旁详谈。
最后以每斤便宜三文钱的价格,长期供应隔壁山清镇的‘好运来’酒楼。
“好让小娘子知晓,好运来酒楼每日需要卤货一百斤,鸡鸭鹅下水猪蹄猪头卤的,都要。”
“我们家都是当日现卤,保证食材新鲜。不过掌柜的也知晓,每斤便宜三文的价格是不需要我们家用牛车送货。掌柜的不妨安排人,每天下午申时左右,来山禾村元秀才家拉货。”
山禾村姓元的很有几家,不过只要说元秀才,必然指的老元家。整个山禾村的元氏,就只有元杰一人科考中的秀才,还在继续努力中。其他的不是中了童生后,就无力继续读书,就是蹉跎半生连童生都中不了。
“好的小娘子,这是定金。”客人自称姓贾,人称贾富贵,是‘好运来’的掌柜,也算半个东家。
‘好运来’酒楼是贾家人开的,贾掌柜精明能干,就做了掌柜。如今‘好运来’酒楼的生意却说不得蒸蒸日上,一来不知道怎么回事,酒楼请的大厨做菜好吃,却总是不和客人的口味。一来二往,自然生意就越来越差。
说来‘盯’上在清池县算是打出招牌的元家卤货,也是巧合。贾掌柜家的那位,娘家就是清池县的。
贾掌柜家的回娘家探亲,娘家人买了卤货招待。
如此重口味又好吃的卤货,贾掌柜家的一吃就惊为天人,回去时买了不少的卤货,试探性的放在酒楼卖。
结果你猜怎么着,对于唐姝来说,吃多了会腻的卤货广受来酒楼吃饭的食客们的追捧,于是乎,为了自家酒楼的生意,贾掌柜亲自来了山禾县找‘元家卤货’谈生意。
正巧唐姝今儿一时兴起,带着小儿子来县城赶集,不然还真不一定能谈下这比生意。
等贾掌柜给了10两银子的定金高高兴兴的走了后,元母才有些恍然大悟。“前儿将咱们卤货包圆的家伙,不会是这位贾掌柜吧。”
王氏也陷入思索。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记不太清楚。”
“不管是不是,我们如今将生意谈好,也不用每天赶早来集市卖货了。虽说能多赚点,但人多累啊,想多睡一会儿的懒觉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