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贞观十四年的人来说,扬子江上的舟船已经是相当的多,航道也极其繁忙。
毕竟,如今的东南之地已经是真正的鱼米之乡了。
再加上还有一个东瀛之地呢。
自从占据了半个东瀛之地,在那边建立了钢铁厂,还有三座都城,迁移了一部分百姓过去。
东瀛也发展起来了。
所以往来也就更加频繁,运输的商船是一艘接着一艘。
再加上,如今是年关将近。
不少工地都开始停工停产了,外出务工的百姓们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回家过年。
天下十三道的官道、航道上都是各种交通工具。
只是这幅的忙碌景象,在陈平安看来,也就是毛毛雨,真正的农民工回家过年的盛况,还是要看千年之后的那个年代。
千几百条破船来来往往,这数量,在第一工业大国的时代,是真的拿不出手。
但是对于大唐而言,如今这场景,就是盛世之景。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史册。
这一册写的是朱元璋病逝之后的大明王朝,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开始,到靖难结束。
他也没有想到,英明神武如朱元璋,其后代也能出现这样的事儿。
这也正是历史的独特所在。
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来了这大明江山,还培养了朱标这样的皇太子。
本以为,大明盛世应该可以平稳地传下去。
谁知道,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最好的皇太子,却在他前面病逝了。
一个年幼的皇太孙,在能力和威望上,根本就不如一个拥有着整个淮西勋贵们的皇太子。
朱允炆此人也是昏庸无能之辈,哪能登基称帝之后没多久,就开始削藩呢?
连自己的儿子李治都不如也!
看看靖难之役,朱棣以八百人谋反,一路从蓟州打到了金陵府。
这一路上,数次遇险,却又化险为夷。
而朱允炆更是临阵换将,直接把自己给害死了。
明明手中还有着淮西武将,还有着朱元璋给他留下来的几位名将,打一个朱棣,应该不成问题。
可惜,朱允炆的做法,真的是让李世民看了都摇头。
真要是自己的孙子,恨不得抽死他。
不过嘛。
朱元璋的做法却又让李世民有了一些感悟。
这般封王,最后就算是天下乱起来,就像是这靖难之役一样,最终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还是姓朱。
不像是大唐。
李世民又想到李治之后的武周。
想到这里。
就气的差一点儿要去找李治,抽死他。
好好一个大唐,却被一个女子给夺了皇位。
“朱棣此人不简单啊。”
李世民看完了。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最终登基为帝。
后面的永乐之治,要留到下一次了。
陈平安回道:“陛下圣明,朱棣在千年之后也被称之为永乐大帝,建立了永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