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百官的奏疏表谏,全国各地的政务,都要在尚书台汇总,经过分类,初步审阅,再由尚书令转交给皇帝。
小皇帝年幼,还没有亲政,所以这些弹劾谏疏最终会呈给“录尚书事”的太傅荀彧。
单凭这一点,郭嘉就不怎么稀罕受到的礼遇。
风清河没觉得郭嘉有什么可以被廷诉的黑料,他好奇道:“以什么理由廷诉奉孝?”
郭嘉满不在乎:“那可太多了。比如依照礼仪,曹将军邀请一同乘车,要辞让三次才能答应。直接上车就很失礼。这类不遵守繁文缛节的事,嘉一天少说也要犯十几样。”
风清河:“……”
所以到了魏晋时期,不拘小节的名士多如牛毛,写《三国志》的陈寿看见陈群廷诉郭嘉的理由,会觉得郭嘉的行为根本就没什么问题吧?
风清河垂着眼,浓密纤长的睫毛形成的阴影覆盖了半个瞳仁,一条胳膊松松地搭上郭嘉的肩头:“你可真行。长文(陈群)告状不是一次两次了,你就没考虑过报复他一下?”
郭嘉反问:“长文尽职尽责,又没冤枉人,只不过是每天都在担心颍川士子的名声毁于嘉之手。报复什么?你看嘉像披着衣冠的禽兽吗?”
风清河:这算得上胸襟宽广了。郭嘉居然还有点君子的度量,难怪能和荀彧那么投契。
这时,厚重响亮的鼓声传遍军营,听见这种节奏特殊的聚将鼓森晚整理,所有有资格去中军帐议事的人,都要尽快到场,假如没有特殊原因直接缺席,是会被砍头的。
风清河整理了一下仪表,郭嘉漫不经心地玩着折扇,并肩朝中军帐走去。
曹操对人才非常重视,跟麾下文武都打了招呼,将礼贤下士做得十分到位。风清河刚觉得心理平衡了一些,曹操又邀请郭嘉一同坐在主帅的坐席上。
最新的军报:
韩遂驻守在凉州的治所冀县,这座县城是军事重镇,墙高城坚,士兵精锐,用常规的攻城方法,几个月都打不下来也很正常。
自从中平四年(187年),凉州刺史耿鄙奉命讨伐韩遂,却无法调和官军的内部矛盾,又纵容亲信敛财,引起部下的强烈不满情绪,于是,耿鄙行军经过狄道的时候,部下内讧,把他给杀了。他的部下之一,军司马马腾直接跟韩遂结盟,这些年共同割据凉州。
韩遂和马腾犹如亲兄弟一般团结,每次官兵前来讨伐西凉叛军,他们都互相支援,一致对外,难搞得很。
掌管情报的郭嘉和贾诩可以确定:韩遂战败,马腾带领一支轻骑兵军队先一步赶到阿阳城,召集了七万羌胡大军,准备救援韩遂。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再有五六天,他们就要面对马腾和韩遂的夹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曹操麾下的文武官员都带了点抢答的技能在身上的。每逢议事,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根本没法达成一致的策略。
凉州刺史预备役韦端提议招降马腾,韩遂。许诺高官厚禄,让他们归附朝廷。
先锋吕布豪气干云,希望带领并州骑兵迎战西凉叛军,取马腾、韩遂的首级。并且因为意见相反,吕布跟韦端争执不休。
主簿陈琳建议曹操占领金城郡的交通要道,拦截马腾……
万一曹操采纳了这些不靠谱的建议,官兵可能要吃大亏。风清河挺急的,然而他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史书上那些简略的记载,根本不够让他扭转乾坤、指点江山。
而且这游戏根本没按三国原本的历史走向发展,还总在没必要的细节上高度还原,比如箭矢密集、血肉横飞的古战场,伤敌一千,难免要自损百八。普通士兵也有自己的想法,会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会耍心眼抢功,会哗变。吕布、张辽也不能横扫千军万马。
风清河思来想去,献上劫粮之策,以及一种专门克制骑兵的战车图纸。
陈群非常直率地提出疑问:占领金城郡有什么用?马腾麾下多骑兵,机动性很强,他就不能绕个路吗?咱们这边主要是步兵,跑不过。吕布、张辽麾下的骑兵虽然精锐,但是总共才八千多兵马,数量没法跟叛军相比。
况且凉州作为天然牧场,叛军的战马膘肥体壮。相比之下,太仆拨给官兵的战马堪称瘦弱。要不是官兵装备精良,还使用了马蹄铁和改良过的马镫,打韩遂已经非常吃力。硬碰硬委实过于草率。
就连低调的贾诩都察觉到事态紧急,难得不再装聋作哑,主动献了一个离间计——韩遂和马腾关系好,但他俩的部曲有矛盾。先前韩遂成为叛军的首领,马腾是平叛的官兵之一,马腾的部曲和韩遂的部曲打得天昏地暗,双方各有死伤,早就结下了血仇。只是后来为了对抗朝廷的军队,才勉强合作。
西凉叛军由多民族组成,比如马腾,他的生母是羌族女子,是个身高八尺有余,高鼻深目的混血儿,相貌有明显的羌人特征。由于风俗差异等等问题,西凉叛军内部原本就冲突不断。
这次战败,每天都有士兵溃逃。韩遂的部曲认为是马腾的部曲贪生怕死不出力。马腾的部曲也差不多,将战败的责任全部推给韩遂的部曲。双方互相埋怨、彼此防备,关系已经出现裂痕,不得以才分兵。只要离间计用得妙,必有奇效。
曹操看起来有些犹豫不定,仿佛不知道该听谁的。于是让大家先解散,留郭嘉、荀攸、贾诩、风清河继续议事。
顷刻之间,中军帐里就剩下几个人。贾诩不吭声,该说的都说了,他已经尽到一个参军的职责,至于曹操听不听劝,关他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