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的试卷,也只有新安府和有心人知道,等过几年,他们也会忘记。
毕竟秦彦还只是少年,他无权无势,有些想法也只是空谈,影响不到世家权贵的利益,他们还能容忍。
秦彦神色恭敬行礼:“学生知道了。”
是他在考场上一时没收住,太过孟浪。
周老心情复杂:“老夫以前只是御医,算不得在官场沉浮过,却也见过些事,秦彦啊,你要知道有些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讲方式方法。”
土地法,改革仪式不仅要看世家权贵怎么想,更要看龙椅上坐着的人怎么想。
不先把他们的心思摸透,就随意表意见,很容易自寻死路。
再者,劝诫也是有技巧的,太直接莽撞,反而伤人伤己。
“多谢您指点,学生记住了。”秦彦真心受教。
三人谈了许久,直到方南枝来请他们用膳。
钱凤萍亲自下厨,做的都是好消化、软和的菜,两位先生吃的很满意。
晚上,周老邀请郑先生入住周宅,主要秦家房子少了些。
郑先生也没客气,两位先生临走时,都“提醒”了方南枝,让她明日早些去周宅,要查课业。
方南枝硬着头皮答应,晚上又用功好久才睡。
天一亮,她拎着娘准备好的食盒,直奔周宅。
走到村里,却遇到方老太太了。
她头花白,身形消瘦,憔悴不少,拦住了路:“枝枝啊,干啥去?”
方南枝下意识把食盒藏了藏:“我去先生家,大奶奶您有事啊?”
方老太太朝后看了看,似乎有些神思不属:“嗯,你爹呢?”
“在家啊,您找他什么事,我可以转告,”方南枝有些好奇。
方老太太却摇摇头,步履蹒跚的走了。
方南枝一头雾水,怕饭菜凉了,还是先去周宅。
她陪着两位先生用了早食,先被郑先生考较一个时辰,又给周老背书一个时辰。
长时间的全神贯注,让她精神上有些疲惫,好在勉强通过考试。
周老摸着胡子:“等你回去,该补补这段时日的课了。”
“正是,你年纪大了,以后每日加课一个时辰吧。”郑先生也说。
其实,他是知道秦彦即将参加乡试。
若过了,秦彦有意去京城国子监读书,读几年再考进士。
那方南枝肯定也要去的。
郑先生年纪大了,再疼爱弟子,也不能随她入京,有些东西就得抓紧时间教导。
倒是周老,他沉思过,打算回京的。弟子太小,他得给人再铺铺路才行。
且,周子荆的前途也在京城,他有儿孙在身边,倒也不会孤寂。
既然回京,他肯定要带弟子和以前的老伙计们见见,说不定弟子间还要切磋,这段时间不能让枝枝懈怠。
方南枝不知他们想法,忧伤的垂下头。
“知道了。”
她觉得长大也挺苦恼的,感觉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秦家办宴席这天,木山村格外热闹。
书院昔日的夫子、同窗都来了,秦彦亲自招待的,还将自己笔记借给魏清临他们一份。
希望能帮他们早日考中。